所有的工厂管理思想,管理理念都可以应用到极致,必须落到实处,今天通过总结24个字帮助大家理清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
1
任务不断细化
很多时候,生产管理的各个部门的管理者总讲说管理难,管理不好做,其实真正从各个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从问题来着手看,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给你的下属和协同部门一个明确的工作任务吗?”,例如:生产订单一下发就给到了生产部,没有细化的工序或者产线的完成时间,只有笼统的粗略的交货日期。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每天任务就没有那么明确,每天做多少就管不了了,总之,1日下单,31日交货,中间1-31日从物料需求计划到每天的生产主计划,到周计划、日计划到交货期分解等等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者有计划也是一个无效不可执行计划。
那么再从每天具体的工作来看,由于没有计划或者计划无效,这个时候就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个体的责任心来做事,那毫无疑问,到最后这样管理出来的结果,往往会不尽人意。
管理的前期动作一定是要有明确的任务,如果每天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明确的计划,何谈管理。我们都知道,西方管理学强调,管理的五项职能就是“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首先计划是排在前面的,没有计划后续的一系列动作就没有办法高效执行。
2
资源提前排查
当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任务以后,这个时候就要围绕计划和任务来做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所有准备的工作就包括资源的排程,资源就包括了人机料法环,我们要排查人员够不够、设备有没有调试保养到位、物料有没有准备好等等,相对应的外围的作业指导书、品质检验标准、加工工艺参数等有没有做好,这是我们排查的标准。生产运作管理是在生产之前发生的,因为我们发现大量的工作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做的,生产过程中是针对异常和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我们很多企业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者模糊的认为就应该是生产前占50%,生产中占50%。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生产前的占比应该在70%以上,生产中占比应该是305,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生产就像救火,管理团队就像救火队,这样大家做的也就非常辛苦,非常累。这样整体的生产效率就达不到所核算的那么高。
只有所有的人机料法环生产物资排查到位以后,制定可执行的生产计划,任务可执行,才能保障生产的顺利、有序、高效进行。
3
异常快速处理
相信大家都清楚,即使有了可执行的计划,也不一定会稳定落实,因为我们做工厂的生产管理很多不同的产品,有上千上万种物料,过程中有很多道工序,甚至每道工序都有一个团队在管理,那这个时候部门之间的协作,过程中的异常(来料异常、交接异常、作业异常等)都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经常说中小企业的生产状态处在一个非稳定态的过程中,设备不稳定、人员不稳定、供应链不稳定、加工质量不稳定、客户资料不稳定、订单不稳定等等,这样的状态是不可回避的,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机制,让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化趋于稳定。所以,异常一定要快速处理,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快速的去应变。
未来的生产订单一定是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定制化程度高的,不再像以前一样,特别是电子行业,在九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基本上一下单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单子,现在的个性化的产品,非标的尺寸,对非稳定态的适应度就要求非常高了。所以,异常快速处理是保障生产稳定有序进行的必要机制。
4
动作现场落实
稻盛和夫先生讲到“现场有神灵”,我们很多时候不要在办公室讨论和争论,应该到现场去了解、分析,一到现场很多事情,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到现场去,也就是到问题当中去,只有到现场去才能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改善措施、解决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年产值2-3个亿的企业,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犯大企业病,动不动天天email在企业飞来飞去,联络函来来回回,相信大家只是想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但要明白,沟通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最终还是要现场去解决。说明一点,这个现场是广义的现场,例如:计划现场就是pmc部门,品质现场可能是质量部,也可能是实验室,也可能是加工单元等等。总之,我们要到问题的一线去。
最后,我相信,如果大家落实了这四点建议24个字,一定会给工厂的生产管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