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木雕红木市场的现阶
近日,中国红木市场上半年市场报告发布,虽然红木原料进口料有所提升,但原料进口量、进口均价都有所下降;国内红木制品的消费也表示平平,上半年红木制品市场的景气指数趋势图“几乎是一条直线”,消费市场需求持续不足,红木制品交易市场仍处于发展警戒线以下。而木材资源日趋匮乏、终端店面的不断调整,都在倒逼红木生产企业转变生产或经营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不足吗?是什么导致上半年红木制品交易市场表现并不出色,市场的回升趋势还有待观察,下面就跟随郑州木雕一探这其中的原因。
一、材料困境 进口政策正在收紧
目前,中国红木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而近年来日益收缩的珍贵木材进出口政策,也给红木行业带来震动和影响。今年9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国大会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此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在会议上,不少国家准备了加强动植物种保护的提案,有些已被披露。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泰国将提交的53号提案,提议将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的管制级别从附录二中的标注5升级为标注4。对应的管制规定为:除少数人工培育品或离体培育品之外,这个物种的全部形态和衍生品均受到管制。
这个消息已经经过中国红木委工作人员的确认。而提案最终是否通过还要拭目以待,不过一旦通过,即意味着交趾黄檀野生林的贸易很可能即将被全面禁止,此后只能开展人工林的种植利用,大红酸枝家具恐将像黄花梨家具一样,逐渐淡出市场。
新京报记者从木材地理及环境调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获悉,在此次会议上,还有针对黄檀属树种和柚木保护的提案。这两份提案针对的树种虽然不属于国标内红木树种,但是仍有较大的交易量。如果提案生效,也将对我国的木材进口结构产生影响。
两者的此消彼长,与进出口政策有莫大的关系。非洲地区红木进口的大幅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年初CITES对非洲刺猬紫檀的管制,推高从非洲地区进口红木的增长,尤其6月份进口量猛增;另一方面,也反映当前红木市场对中低档红木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南洋”地区作为我国红木原材料主要产地,其成交量的大幅下滑,一方面受该地区红木资源减少,产地政府加大收缩红木出口政策;另一方面,国内红木市场去库存对该地区出产红木品种市场交易影响较大。
此文来自 郑州木雕 ,文章由zheoumd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