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进的工厂管理,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具备哪些能力呢?在思考工厂管理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工厂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从根本上讲,工厂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按时、保质、保量地生产出产品。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标准化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对工厂管理的柔性要求越来越高,自然而然诞生了智慧工厂与智能生产,以不断满足灵活多变、品类繁多的市场需求。
围绕这一根本性目的,自上而下看。先进的工厂管理需要的能力有:
一、工厂管理与公司运营的整合能力
工厂管理与公司运营的整合能力属于企业营运层面的重点工作能力,这个能力是制造企业核心业务落实的腰部力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
工厂管理与公司运营的整合能力包含了订单管理与生产计划协调一致、生产计划与生产排程协调一致两大核心能力。
1.订单管理与生产计划协调一致。生产计划应能满足客户订单的要求,包括时间、技术参数、数量等各方面要求。订单需求发生变化应能联动生产计划的变化,反之,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应该推送给订单管理人员。
2.生产计划与生产排程协调一致。主生产计划需要实时与详细的生产排程联动,每个工厂、每道工序、每个工位的产能变化,要联动通知主生产计划。
二、数字化的制造分析决策能力
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盛行的数字化时代,工厂管理层越来越需要掌握用“数字说话”的本领,从数字中寻找生产过程控制、工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改善点,通过专题、指标等形式简化分析行为,提高管理措施的准确性,并迅速做出恰当决策。
数字化的制造分析决策能力主要包括:可视化的生产监控能力、重点管理控制点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两大核心能力。
1.可视化的生产监控能力,要求工厂管理者能通过可视化的工厂仪表板,实时监控生产的各项指标。管理层对于工作效率、生产进度、质量控制、安全检测等各方面的指标了如指掌。操作层通过操作看板轻松知道自己的任务与操作说明。
2.重点管理控制点的分析决策能力,要求聚焦重点工序、物料、产品的生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工厂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时间、材料、人工、费用等消耗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消耗时间或成本较多的环节,进行合理优化。
生意较好时,要注意风险控制,因为风险往往藏在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生产过程,生产车间一定要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实时监控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
此外,工厂管理是制造企业降低库存的重要管理环节,应该密切关注库存的库龄等指标,追求让库存像海鲜一样的鲜活起来。
三、智能化的制造执行管理能力
制造执行管理能力在制造企业的生理结构中发挥着“肾脏”功能,制造企业的活力甚至生命力,完全依靠制造执行能力。
无序的、疲软的制造执行能力,犹如人肾虚,轻则腰酸、背痛、耳鸣,重则有生命危险。健康完美的制造执行管理能力主要包括:erp整合工单下线能力、生产建模能力、物料管理能力、生产过程管控能力、质量管理能力、机台与工具管理能力、看板与报表管理能力、完工入库与报工管理等8个能力。
1.erp整合工单下线能力,主要包括:erp能发布工单给mes、工单下线、物料耗用及在制品状态反馈至erp、工单完工信息反馈至erp。
2.生产建模能力,主要包括:工作中心或资源或工具维护、物料或物料组或bom维护、工艺路线维护、工人或生产班次或生产日历维护、作业指导书或标签模板维护、工程资料维护等。
3.物料管理能力,主要包括: 物料批号和序号条形码管理、与erp集成的物料领或退或报废管理、物料上料确认、物料短缺看板、 物料追溯等。
4.生产过程管控能力,主要包括:流程卡的建立与打印、过程控制(开始、结束、拆分、合并)、生产过程监控(排队时间、每个循环的时间等)、员工培训资质监控、上岗时间与成本监控。
5.质量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质量检测和测试数据采集(工程文件控制、缺陷数据等)、在线与离线分析、异常预警与处理等。
6.机台与工具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机台状况及属性管理 、工具使用状况及预防性维护、 机台设备集成、设备利用率分析等。
7.看板与报表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批次历史等生产追索、在制品状况、物料状况、投入产出状况、生产效率分析、品质报告、设备效率分析、物料良好率分析、人员效率分析、订单完成状况、kpi设定与管理等。
8.完工入库与报工能力,主要指与erp集成的生产完工与报工,包含:工时、在制品、完工数等。
四、设备自动化及控制能力
设备自动化及控制能力主要指车间机台工控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让设备本身高效工作的能力,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是先进的工厂管理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有需要的企业可以作为参考,通过建设本单位的智慧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