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包装巨头公司发展史
1.ds smith :高速成长的欧洲包装巨头
公司概况:欧洲领先的瓦楞纸包装生产商和供应商。
ds smith集团于 1940 年创立于英国伦敦,业务涵盖包装、造纸、废料回收、塑料包装,满足各类下游包装需求。公司每年回收 500 万吨材料。通过高效回收体系引导原料重复利用来生产纸箱,环保节能省成本。得益于业务经营范围由原来的集中于欧洲拓展到泛大西洋纸领域,营收持续增长,近十年来 carg 为 10.2,2018 财年实现营收 57.65 亿英镑,同比增长 21%(主要得益于箱板纸量价齐升,其中销量增长 5.2%)。此外,依靠公司良好的管理能力,净利润率近年来呈稳步上升态势。
发展史: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实现多业务与泛市场布局。ds smith 早期主营纸箱业务,后期一方面通过收购完善业务布局,如收购 st regis paper company,kemsley paper mill 等完成对上游造纸厂的整合,收购 waddington&duval、 kaysersberg packaging 发展塑料包装业务;另一方面,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不断开拓市场, 初期立足英国本土,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收购kaysersberg packaging开启泛欧布局,后续通过自行建厂与收购(德国的 zewathener gmbh等)逐步完成欧洲市场的布局。2016 年开始进驻北美市场,2017 年 8 月完成了对 interstate resources 的收购,并创建了公司的北美包装和造纸部门(napp)。收购策略使得公司能够快速获得区域市场, 实力稳步提升。
发展特点:
①积极进行横纵向布局。整体来看,ds smith 虽然是以纸箱业务起步,但在资本实力提升之后, 便开始完善自己的横纵向产业链布局,包括收购纸浆厂、造纸厂等。
②不断的并购。ds smith 的市场布局层次感很强,1940-1991 年始终立足英国本土市场, 1991 年才通过收购 kaysersbergpackaging 开始了泛欧布局,2016 年开始布局北美市场,每一步的稳固布局都为后续市场的开拓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有利于公司的稳步发展。
2.国际纸业:全球造纸和包装行业巨头
公司概况:全球领先的造纸、包装巨头。成立于 1898 年,由美国东北部的 17 家纸浆造纸公司合并成立,是世界领先的印刷和书写纸以及漂白包装纸板生产商、美国第二大箱板纸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箱纸板和瓦楞纸包装制造商。业务布局 24 个国家,拥有箱板瓦楞纸产能 1432.7 万吨。主营业务涵盖工业包装(瓦楞纸箱等)、印刷纸(含成品纸及木浆业务)以及全球纤维素纤维(绒毛浆,主要产品为纸尿布等),17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69.2%/19.1% /11.7%。公司收入规模在 2012 年达到顶点 278.3 亿美金,后续因为业务的分拆剥离,收入逐年下滑,利润端亦受影响波动较大。2017 年营收为 217.43亿美元,净利润为 26.64 亿美元。
发展史:全产业链布局&并购策略,打造纸业巨头。①通过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海外市场,奠定长远基础。国际纸业于 1898 年由 17 家纸浆、造纸公司合并成立,之后通过设立分公司以及外延并购布局包装、林业等领域,逐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并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提升行业地位。②横向业务延伸,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由于当时木浆及纸制品业务占比较高,公司担心单一业务风险,开始进行多元化业务探索,通过并购丰富纸品业务(涂布纸、漂白板纸、打印纸和复印纸等)的同时,延伸非相关领域(化学制品、能源、房地产等)。③回归聚焦主业,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受跨行业务难以整合以及纸制品行业市场行情恶化影响,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于 2005 年开始战略转型。一方面,通过 50 亿重大重组计划和一系列拆分剥离动作来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将业务缩减到纸张、包装及林产品三个核心领域,且主营业务以工业包装为主,成功实现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收购 temple-inland、惠好等, 深化全产业链布局。
发展特点:
①战略性收购加速扩张步伐,完善业务&市场布局。从国际纸业的发展历史,其主要通过收购推动自身发展、实现规模扩张,如通过收购 union camp、惠好等扩充业务,完善产业链布局,通过收购意大利catania、德国 jw zanders ag 以及印度 appm 等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快速扩张。
②全产业链布局,克服成本波动,提升估值。国际纸业发展至今 120 年,通过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形成林业、纸浆、造纸、包装和回收为一体的闭环全产业链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材料成本波动的影响,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的同时,市场对其的估值也相应提升(peg>1)。③以主业为核心,适度多元化。国际纸业多元化探索过程中,跨行业收购多家企业,后因整合困难相继出售, 且纸品业务繁多,在市场行情恶化时拖累公司业绩,后经业务瘦身计划,将业务主要缩减至纸张、包装、林产品三个核心领域,改善业绩的同时,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
纵观两家毫不相干海外纸包装巨头的发展特点,却都有着相似的两个关键发展步骤。
1. 并购异地优质企业,增加产能的同时增加了产能的覆盖范围。因为业务性质的原因,包装属于低毛利消耗品,包装永远只能是配角,被包装的商品才是主角。包装公司就只能围绕在生产商品的公司身边。所以包装产能覆盖的地理范围越大,包装公司能承接的业务也就会越大。
2. 对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包装行业产业链结构复杂,需要的原材料多样,如果产业链中大多数不掌握在自己手上,由于材料产品价格浮动则无法保证利润。包装企业对全产业链覆盖越全面,则越能保证收益的稳定。
这两点是一个包装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基础。
合兴包装:国内瓦楞纸包装龙头
公司概况:国内瓦楞纸包装龙头企业,主要从事中高档瓦楞纸箱、纸板以及缓冲包装材料的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深耕包装行业数年,通过“自建+收购”方式实现全国产能布局(近 50 个生产基地),2016 年以来则通过轻资产(即供应链云平台)加快规模扩张, 巩固龙头地位。2017 年受益于传统纸箱业务规模优势与新兴供应链业务放量,外加成本上涨, 包装业务量价齐升,实现营收/净利润
63.2/1.5 亿元,同比增长 78.5% /49.5% 。此外,受原材料成本压力与供应链业务低毛利影响,2017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 3.2pct 至13.8。
经营现状:品牌效应积累优质客户,内生外延形成规模优势。
① 品牌优势与优质客户构建经营壁垒。长期以来,公司凭借质量、环保、安全的包装产品取得客户的信赖,形成的品牌效应与客户/订单量良性循环,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在“集团化、大客户”蓝海战略下,成功积累了海尔、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客户,且客户结构合理(2017 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 25.1%,同比下降 5.8pct),极大地增强了业绩的抗风险能力,优质客户&合理的客户结构共筑合兴护城河。
②内生增长&外延扩张,规模优势明显。一方面,积极布局基础产能,拥有近50 家生产基地,实现全国性布局;另一方面,横向并购优质标的,已并购合众创亚亚洲公司,拟并购合众创亚东南亚公司),完善弱势市场的产能布局,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规模优势不仅增强了对上游的议价能力,降低了采购成本,也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
新模式探索:pscp 重视规模扩张,关注长远发展。 “联合包装网” 整合包装厂客户资源及产能,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订单匹配、集中采购、供应链支持等服务。这种整合一方面有利于合兴以轻资产开发自身产能相对薄弱的市场区域,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另一方面,规模效应下,提升议价能力,并通过赋能中小纸厂, 加快区域市场竞争格局改善。目前 pscp 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公司更加关注平台的规模增长(该业务 17 年毛利率仅 2.8%),预计短期内仍难以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但该业务拥有提升合兴议价能力、开发新客户资源等潜在作用,有利于长远发展。
对比我国包装龙头与国际巨头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公司现在已经在复制巨头的发展模式,用增加产能和收购优质公司以及联合包装网整合资源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规模优势,不断占领新的领地。但于此同时,在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的过程目前阶段进展缓慢,导致无法很好的克服成本波动,从而提升估值。在从龙头变成巨头的路上,兴和包装一直在前进,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当它开始完善产业链的时候,它的市值才有起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