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四个城市”是什么?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2024/1/31 9:33:03发布19次查看
今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坚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定以加快“四个城市”建设为统领,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个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重点任务是哪些?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建设“四个城市”,总的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三四七”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潍坊特色,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三生”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轨、动能转换,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
着力打造产业强市
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加速构建规模大、结构优、质量好、创新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要做强做优产业体系,顺应产业发展大趋势,抢抓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大机遇,坚持三次产业统筹协调、融合发展。要做强做优产业组织体系,推进大中小企业优化组合、产业组织协同发展。要做强做优产业创新体系,把创新贯穿产业强市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统筹好技术创新与宽领域创新,统筹好机构创新与“双创”,统筹好政策激励和优质服务。要做强做优产业承载体系,注重打造产业生态。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支撑,要把项目作为产业强市第一要务,持续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园区是产业聚集的第一载体,要把产业生态建设作为各类园区、开发区建设的根本任务,推动园区向特色园区、创新孵化平台、机制创新试验、专业机构服务转型;片区、城市是产业的最佳承载体,要准确把握产城融合的真正内涵,统筹产业与城市、产业与片区改造、产业与房地产,以品质城市支撑品质产业;人才是产业的根本支撑,要强化人才优先的理念,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适用高端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创新型技能人才,加速培养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创业精神、使命担当、潍坊情感的企业家队伍。要切实抓好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对产业的承载能力。要做强做优产业更新体系,依法建立完善标准更新机制,完善产业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更新支持制度,支持产业主体就地更新、自主更新,提升企业更新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升级、保持产业竞争力。
着力打造文化名市
要把文化资源挖掘好、梳理好、整理好。尤其要注重对潍坊历史名人、名胜、名牌、名品、名馆、名典、名企、名事、名论的分类梳理和挖掘。要把文化品牌策划好、培育好、打造好。搞好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核心价值提炼,集中打造城市文化主体品牌。要把文化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要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高端特色旅游景点、景区,加大馆群建设整体招商力度,办好一批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基地,策划办好一批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节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智慧文化,大力开展文化招商。要科学组织宣传推介,在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上下功夫。精心策划,高端策划,形成系统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统筹内宣与外宣、网上与网下、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媒体与社会等各种渠道,形成立体营销网络;组织开展“写潍坊、拍潍坊、演潍坊、画潍坊、唱潍坊”等系列活动,讲好潍坊故事、树好潍坊形象。
着力打造活力城市
深悟南方真经,抓住活力之要,释放活力之源,加快打造活力城市,为全市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要释放创新活力,扭住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统筹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统筹好“四新”与“四化”,统筹好职业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统筹好重大创新与改进式创新,统筹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合作、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创新的体系。要释放创业活力,以建设创业型城市为总抓手、总目标,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创业服务体系。要释放开放活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速国际化、市场化步伐。要靠改革释放活力,努力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程中走在前列。
着力打造品质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打造产品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形象优秀、生活优越的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五宜”城市。建设品质城市,大处方面要搞好大规划、构建大格局、构建大交通、开发大片区,细处方面要打通微循环、开展微整治、规划打造好微空间;硬件方面要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建设“双修”城市、完善城市配套,软件方面要加速实现智慧化、便利化、诚信化、国际化;既要注重外在感观,更要注重广大市民的内心感受,要治污减排、植绿增绿、注重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外在美,更要打造平安潍坊、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关注市民疾苦、充分尊重市民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市民的认同度、归属感、自豪感。
潍坊市“四个城市”建设
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
“四个城市”建设,将在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坚持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潍坊特色,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三生”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轨、动能转换,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推动全市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
产业强市
今年重点任务
着重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城市产业发展
2017年我市要在产业强市建设上着重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城市产业发展。首先,实施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工程。在2017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园区、战略创新平台和示范典型创建。从品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服务业四大领域23个产业中筛选投资额过千万元的产业支撑项目1074个,总投资428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267亿元,完成投资进度的30%。其中:新开工项目385个,总投资118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32亿元;预计建成投产项目463个,总投资105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86亿元。
其次,实施产业承载园区提升工程。按照每个产业一个核心园区、若干配套园区的建设思路,优化产业园区布局,集聚吸收、整合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2017年,重点推进总投资628亿元的62个产业承载园区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21亿元。
再次,实施战略创新平台推进工程。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研发能力。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分子材料、通用航空、海洋生物、现代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2017年,重点推进27个战略创新平台。
最后,实施典型示范创建工程。开展产业强市典型示范“10530”创建工程,即争创10个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区(实验区、基地),培育5个市级产业强县(市、区),打造30个服务业特色小镇、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高端农业片区。
三年行动计划
加速迈向“五个中高端和一个融合发展”
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我市还专门制定了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目标是加速产业迈向“五个中高端和一个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品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产业实现规模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创新能力增强。
再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19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节水灌溉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以上。此外,还要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国际化水平、推进五大农业平台建设,依托中国食品谷,建设五大农业平台。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传统产业向创新链、价值链、财税链高端延伸。到2019年,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5%,达到13900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8%。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端、智能、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到2019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左右。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到201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左右,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接下来,将开展东北亚重要物流枢纽建设行动、产业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行动、区域性总部基地打造行动、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建设行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行动、区域信息消费中心建设行动等。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发展。到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0亿元,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00亿元,基本形成开放共享、城乡一体、便民高效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开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提升行动、休闲旅游业提升行动、商贸流通业提升行动、住宿餐饮业提升行动。
未来五年规划
以推动产业创新为主题,建设三大基地
根据五年规划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以推动产业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速推动产业、组织、产品、技术和布局迈向中高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打造产业强市。在发展过程中,将坚持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原则。推动全市产业加快向规模大、结构优、效益好、创新力强迈进,实现一年布局、两年突破、三年上水平、五年新跨越。
其中,有四个具体要求。首先,产业规模壮大。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在全国城市排名实现较大提升;新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汽车制造、海洋动力装备等5个千亿级产业链。
其次,产业机构优化。到2021年,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全省领先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再次,质量效益提升。到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服务业税收占比等效益指标在全国、全省排名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名牌商标数量快速增长。
最后,创新能力增强。到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较快增长,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
文化名市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名市建设规划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共包括15项。其中,启动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要求在8月底前完善《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按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规划报批成果;10月底前,完成申请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字、图片等材料的收集工作;12月底前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申请批复《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启动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工作,要求形成完整的创建工作方案。启动文化馆群建设,组织开展馆群选址、立项、规划设计、拆迁等工作。
争创国家文化艺术金融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文化、金融、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金融合作工作机制。
办好第3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好第七届中国画节、第十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出台《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编辑出版《潍坊美术史》《潍坊美术全集》;市博物馆积极创建为国家一级馆;成立“潍坊文化研究中心”;做好全国文明城市迎测;启动文化名市纪录片的筹拍;参评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