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之时,智能制造也将掀起一波新的浪潮。活动当天,投资家网/政商参阅创始人蒋东文作为圆桌对话的专场主席,同天亿资本合伙人张宾、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调调科技总裁汤化峻、初上科技总裁代永吉、美立方合伙人张建伟、特斯联副总裁谢超等人,共同来探讨了“中国智造”的现状与前景。
以下为发言实录:
01、进入智能制造领域,要想清楚这三点
蒋东文:我们在座的有投资人,有创业者,中国制造或者说智造,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资本,希望在座各位基于自己所在的身份,探讨一下智造行业的现状。
张宾:首先我觉得主办方把这个智能和智造分开特别合理,从我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在我们做投资来讲它的体系和方法完全不一样。
谈到智能制造这个领域,实际上是各地政府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各地政府招商把智能制造作为引进地方经济最重要的课题,我觉得大家对智能制造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我们看到有一家公司做智能制造做的非常好,它是做滴灌产品,这个技术人员是从以色列引进来,这家公司技术非常好,就是从客户的订单开始,到制造出来全部都是自动化,包括设备检测,全部是数据化、自动化,产品质量也非常好。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国内的客户对这个产品不买单,这说明什么?这个产品到现在都是90%多的出口,量很少,但是国内的应用,像这样的产品,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红海,一毛钱一米,这个产品做的再好、再优质,没有人买,都去买一些劣质的产品,因为便宜,这是一个现状。
所以他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很痛苦,虽然它拥有了智能制造的所有技术,把产品做到极致了,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失败的智能制造案例。选择这个行业是一个红海的行业,这个行业的需求不是你的品质,而是你的价值,我觉得大家在选择智能制造这个领域的时候,第一是你的市场容量,第二要解决核心问题,第三你要看这个行业的最终价值驱动是什么,如果是成本,那你其实做很多创新没有意义。
02、真正的智能制造是从to b到大型发展
杨歌:我从三个方向聊一下关于智能制造行业,一个是智能硬件,这是2014年前后的主题,一个是智能硬件向机器人演化是长期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十年应用方向的主题,另外一个就是线下新零售的智能消费环境,从这几个方向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个智能硬件,当时2014年前后,有很多智能制造公司涌现出来去做智能硬件。大家都认为智能制造的时代来了,于是大家生产了非常多的智能硬件,但这些都是比较局限的消费需求,不是真正广泛的消费需求,而是代替了直接应用和消费终端的一些需求,真正的智能制造不是指制造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商品,这种快消品是没有办法去迭代智能制造的技术发展,真正的智能制造是从to b到大型产业的技术发展。所以2014年这一批智能硬件企业倒闭的非常多。
当今来讲,大家都把智能制造这个事情比作一次大跃进,智能制造似乎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实际上离那个阶段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目前机器人应用的发展速度很快,许多人都认为机器人马上要普及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机器人仍然处在研发期,有的会跳舞的机器人目前只能应用在早教,以玩具的形式出现,那么机器人现阶段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它的底层模块没有完全成熟,其实跟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比较类似,很明显的一个趋势,五年前市场上的机器人公司和今天的机器人公司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五年前机器人公司所有的模块都是自己开发的,包括视觉模块、语音模块等等,而今天的机器人公司所使用的每一个模块绝大多数都是采购的,视觉模块是运用创世的,语音模块就是科大讯飞的,有很多模块已经相当成熟了。
说明什么?说明在智能制造环节,应用层是由底层的数学物理层和技术模块层所支持的,这两个层面在逐渐成熟之后,上层智能制造应用才会发展起来,所以智能制造不是一个假想的、短期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的行业,底层包含了很多技术层以及模块层,这些模块在不断的推动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科大讯飞市值特别高。前两天有一篇文章说科大讯飞存在很大泡沫,我不这么认为,讯飞会支持智能制造的很多产业,特别像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机器人邓桁,很多场景都会去应用它成熟的模块,星瀚虽然没有对科达讯飞进行投资,但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可观,是整个支持智能化行业的基础,同样在运动机的模块中,大家知道ibm,像波士顿动力这类公司,都在具体地研究底层系统模块,我认为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它会支持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
第三个是关于无人新零售,今年有很多消费产品引入智能制造的概念,其实我觉得如果过分强调概念,就会有点类似于几年前的智能硬件大跃进。在新零售这个行业里,能不能用到无人化,重要的不是用多么现金的自动化设备,最重要的是供应链能不能达到高效化,是否足够信息化和标准化。如果能够非常高效,比如说如果我们能迅速解决物流问题,将成本降到最低,这个时候无人新零售就可以在市场普及。但是现在我们还是看到各个产业链、供应链里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地方,当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与整个行业全自动化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现在新零售,特别是无人售货,还有待更加成熟,特别是一些非标准化的行业,有一些标准化的,比如无人售卖饮料可以实现了,3c数码可能可以实现了,但其他非标准化的商品可能有一些距离。如果从物流供应链上标准程度不高,就很难实现智能制造。
我经常提到农业产业升级。农业正在处在供应链转型期,农业升级,比如美国的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农业并不是说,用一个自动播种机和自动收割机就可以称作了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农业最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里面有非常量化的标准,从农民、农户到采购商再到流转商,最后到分销环节,每个环节的标准都可以用数字化衡量,这个行业才能进入到自动化环节,并不说单靠使用自动化设备就可以了,所以是一套体系的支持。
03、技术本身不是问题,要挖掘跟用户之间交互的价值
汤化俊:大家好,我觉得杨总说的很有意思,很多观念我是完全支持的,但是我是一个做2c产品的智能硬件的厂家,所以正好借刚才杨总说的话,我也讲讲我的看法。我们都认同物联网或者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两大红利,这两大技术红利的话,会在早期、中期和后期,对智能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早期的东西我们已经看见了,从前几年开始,很多的电商平台,家用电器公司做物联网,贴上了智能电器的标签,增加了一些产品功能,蹭了一波“智能”的概念,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热度。技术发展到后期之前,正如同刚才杨总说的这一块儿,如果在ai、vr技术底层,没有达到某种水准的时候,不仅技术的价值体现不到位,量的价值也无法变现。
但是在这个之前,是不是2c就没有机会了,我这一点不是很赞成。就拿我们现在在做的智能照明这个来说,照明是一个千家万户都能看得懂的东西,而且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产品,那么照明里面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一些用法,比方灯就只有开关两种状态,家里用的灯只能要么白花花的亮,要么软绵绵的黄。那么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智能化的手段来改造这个古老的产品,赋予它某些新的价值。比如情景化的照明,可变的色温和颜色,更简单方便的控制方式等等。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很多小b端和c端客户,反馈回来的信息就是,这种灯,跟我的日常生活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实际上是有用的,而且消费者为此会去买单。
那么我们讲它的市场潜力够不够大,不够大的问题在哪里?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样,我们中国现在有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可能有两三亿左右的中产阶级,未来可能是五六亿的中产阶级。我们要达到在会议之前的那个预估,就是万亿级别的市场,那么相当于这一批的中产阶级的人,可能需要花很多的钱购买我们的产品,才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在买智能硬件的人是谁?我们看到是对于这些产品很有新鲜感的小部分群体,甚至他们可能不是消费能力非常强的一群人。这也就是说制约我们市场发展的,可能不一定是钱的问题,而是人们对这个技术接纳程度。换句话说我们这些新东西没有触及到这个群体以外,我们称之为互联网小白的这样更大的人群。比如说我们的父母、孩子,我们家里面可能有些不是很关注这种新东西,如何让他们在使用我们新功能,或者是把一些价值体现出来的时候,让他不会觉得抗拒,这是我们作为c端产品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大的命题。
所以在我看来,技术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要去挖掘跟用户之间交互的价值,把这个困难度减低,而使它能看见、看懂的价值提高,这个是从我们角度来看的东西,而且我也认为这是市场的潜力,以现在来说,就已经不小了。
04、智能制造需要上百亿的企业才能做的起
张建伟:我跟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现在所谓的智能制造,刚才所说的把智能跟制造分开,如果真正做到智能制造的话,我相信不是普通创业者能够做的,因为一个智造型的企业能做到智能制造,得上几十亿或百亿的企业才能做的起,普通企业做不起,我这个人比较务实。
这两年当中有很多创业公司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为什么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创业这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带宽起来了。现在所谓智能硬件,加入互联网连接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智能化,这或许是个伪命题,可能说的有点不对,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智能制造的产品,从工业设计包括整个的应用,包括一个东西就像我们一样,它是要智能制造的产品,它是要有思想,就是必须有灵魂的。
还有一点,就是我不看好无人超市,我很少网购,买东西喜欢体验。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我相信大家的个人服务体验会增加。那无人超市只是一种过渡性的产品,可能在某些地方因无法提供人工服务的做无人化。包括有些上机器人的企业工作场景是因人工无法精密化/精准化/标准化,还有一些地方的工作它是以前人在做的,由于风险太高,才会推出这些。包括我们讲的这些,刚才说了,手工类、陶瓷类这些真正好的产品都是有文化、有灵感,用起来会非常的好。像无人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像咱这个会场,如果都是无人,就我一个人,像鬼一样,我说的可能是比较直接一点,我们作为人类,人类是有思想的,它(他)一定是一种互动,有一种情感接触,我就讲这些。
05、智能智造本身不是单一的链条,它应该是产业链
谢超:今天下午是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关于智能制造这一块儿我有几个观点,第一点,关于智能制造本身不是单一的链条,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里面应该包括了我们更全面、更快速的需求响应,也包括我们更全面和更先进的技术,也包括我们怎么去获得相应的高效的生成,包括物流、包括渠道,包括我们后面的运维,其实运维反而会比前面很多东西更重要。
那目前整个行业来说,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理解智能制造本意是什么?大家只是说我怎么提高生产制造这一环节而会忽略其他环节,但是这么多链条怎么把它串在一块儿,很多是通过数据,很多时候我们现在数据没有那么全面,真正在传统行业里面,要往智能制造转型的话,必须要选择这个行业,包括这个企业自己本身在这个领域很擅长的地方,从中选择一到两个突破点,我觉得这是可能的,但是不能只关注生产制造这环节。
第二个观点,关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是一个特别火的话题,因为以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完全分开的概念,首先人工智能一直高高在上,在大家心目中可能像alphago,包括算法,包括很多这种离我们工作和生活遥远的东西。但是物联网的业务贴的太近了,可能c端的人,这种智能硬件大家会在生活中印象非常深刻,很多智能硬件和智能设备等等,但是这两者之间今天走到一块,才是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无论所有再好的人工智能和算法,你如果没有数据、没有这些传感器的话,都是无根据的,但是光有传感器,光有这些数据,你没有算法,没有相应的人工智能来处理这种几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