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是什么毁掉了你的生意?我们的实体店

2023/10/19 12:31:59发布34次查看
这是系列商业思考“跟xx界的朋友聊聊”的第四篇这次跟实体店的店主们聊聊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可回顾前3篇
关于实体店的关门潮、倒闭潮,已经不是一个“新”闻。随着前几年开始猛烈暴增的所谓“虚拟经济”“互联网商业”的冲击,实体店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萧条”。
于是,当另一面互联网经济“好的令人发指”时,就背上了“实体经济杀手”这个悲痛的骂名。
在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跟网店界的朋友聊聊》中,曾经提到,现在网店的关门潮、退出潮一点都不比实体店要少。坦率的讲,我经常看到或者听到前些年做淘宝风生水起的朋友,关了网店、解散了公司、处理了库存,但真的没怎么见到身边的门店一直关着门的。
真的是所谓的互联网商业杀死了实体商业吗?当然,这或许并不是事实。
【一】野蛮生长带来的必然“假性萧条”
任何一种商业形态,都经历过初始阶段的野蛮生长。而野蛮生长的必然结果,就是进入一定阶段周期的“假性萧条”,早几年开始的实体商业“假性萧条”和现在的网店“假性萧条”都是这个过程。所谓的“假性萧条”可以定义为整个商业态看起来都不景气,但从根本上这个商业态并不会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才刚刚进入正常发展期。
我们不妨来先看看,中国这一轮商业态发展的历史。目前我们正处于中国开发轮的商业态,这一轮不管是改革开放还是商业化,如果从商业宏观史上看,都才刚开始。千万别以为改革开放是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那个小阶段的事。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周期也非常短,1980年深圳市才成立,1992年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我们可以回忆下2010上海世博会前与后,上海这座目前中国最大城市的两个形态,也可以回忆下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与后,首都的商业格局。可以这么说,目前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商业形态(城市态),都很短,追根溯源30年以内,真的出现目前的结构,可能都在15年前后。
那么其他城市呢?中西部?小城市?城镇?
不管我们的经济发展多么神速,整体商业仅仅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这就回到了初级阶段的“野蛮生长”,野蛮生长之后的“假性萧条”也就自然出现了。
如果仔细去看,所谓出现线下倒闭潮、关门潮的业态,往往大多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倒闭的,甚至看似互联网经济冲击最大的行业,有许多反倒活得更好。
互联网最大的冲击行业,比较显著的行业是服装业,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典型的现象,例如杭州四季青服饰市场,许多档口的生意,比互联网服装网店大量出现前,要好得很多。因为大量服装类网店增长,带给了他们批发供应的新的增长点。而服装网店开店门槛,远低于服装门店,进货的人多了,做服装批发的人怎能不更好?当然,他们现在又面临一个新的困局,没想到互联网网店的红利这么快就消退了。
然后,另一类店,例如早先年以高密度出现在社区底商的服装店,现在几乎很少看见。是不是因为网店替代了他们的生意?首先承认,有这个原因,但这个原因不高,根本上讲,将服装小店这个业态,布局在社区底商,本就是商业模式上的根源性错误,不管网店有没有影响到他们,他们的关店潮,是必然的。
顺着这个例子,我听到许多声音,说现在服装太难做了,你看那么多大型连锁的服装品牌都大量关门了。听起来,也好像没毛病,但转而一想,是中国人现在人口减少了,服装供应饱和溢出,所以出问题了?相反,从现实来看,中国人的服装消费增长依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不管是大家的服饰观,从有穿就行,到穿的舒服,再到穿得好看,硬需求和软需求都在增长,服装更新频率加密,服装购买需求在提升。
所以,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的定义所谓的“假性萧条”了,就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服装门店关门了,看到最多的服装网店关门了,服装业并没有萧条,中国的服装业从商业角度上而言,还根本没有进入到品牌化、规模化、体验化的阶段。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跟真实的之间,最大的差别。
【二】商场冲击着小店,商业综合体又冲击着商场,商业综合体还冲击着商业综合体
这不是绕口令,这是一个现象。甚至这个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现象。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本来几乎没有什么商场的,只有在大城市、核心城市,有少量的商场,像杭州,曾经的解百,就是整个城市的购物中心。
中国各大城市、各中小城市,甚至各城镇,在一定周期内,大量的出现商场,在某些业态,比如第一部分的社区小型服装店,受到了商场的冲击。可以这么讲,中国商场的快速发展跟商业综合体(更大的概念商场)是重叠的。从许多城市来看,原本相对集中、相对稀缺的商场,在短短几年内,获得爆发红利,政府给予支持、商业地产的火爆增长,全民炒房(包括炒商业地产),让中国的商场发展神速,但当各大商场还在布局多点密集格局的时候,突然发现商场“萧条”了,于是纷纷改成商业综合体。
现在中国商场和商业综合体之多,简直难以想象,有些人口仅仅数十万的小城市,超过15万方大型商场、商业综合体,达到十来个。这是中国房地产火爆带来了扭曲商业态。我们也看到过商场、甚至商业综合体的“萧条”,有倒闭的、有退出市场的、有各种回炉改造的……这些现象的出现,跟互联网经济又有什么关系?一个步行1小时,可以绕城一圈的县城,东南西北都搞个商场,不管有没有互联网的冲击,想不死都难。
其二,我们都深刻的记着,大概在10年前左右开始,商场商业态的许多行为,给中国商品带来了惨痛的过程。当年各地,为了促进销售,采用了火拼般的动作,我曾亲眼目睹过有商场年庆,搞满400减360,全场商品,且不封顶。活动越来越多,满减力度越来越大,带来的是什么?在商场里,一个普通的大众消费级产品,轻轻松松定价过千,一件t恤、一双鞋子、一个普通的小手包……
为了促销而促销,没有商业逻辑、更没有商业底线,价格开始出现混乱,商家们习惯了用高吊牌价来打折。消费者真的都是傻子们?
其三,幸好,被几乎公认为冲击了实体经济的互联网经济,网店们,也正在作茧自缚。9.9包邮,我真的想不出还有多少商品,依照现在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是可以赚钱的。9.9包邮作为促销手段,特别可以理解,但9.9包邮成为了那么多商家的常态……
就这样的互联网商业,能冲击实体商业?
【三】从大型超市与便利店数量,看城市综合商业态
大型超市和便利店是做基础的商业态了。可以这么说,中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大型超市保有量,已经在世界前列了。不管是人口密度远远高于我们的日本,还是经济比我们发达多的美国,中国部分地区大型超市的密集度,真的有点吓人。在中国东部一带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还是这种步行1小时,绕城一圈的县城,大超市走5分钟就有一个。
所以,当我们看到本土超市门店关门,外来超市大鳄也纷纷变卖中国区生意,关店一些门店的时候,真的是互联网经济在冲击线下经济吗?
大型超市常有,而便利店不常有,中国许多较大经济发达的城市的一些区块,大超市往往都会有好几个,但城市夜晚生活状态已经越来越晚的当下,24小时便利店却没有。白天,在大超市什么都买得到,夜晚想买包,买瓶水,找不到店。
还是说说日本,日本的便利店之多,满街的便利店,满街的自动饮料售卖机,正是实体商业表现出来的魅力。
可以这么讲,大型超市的数量和便利店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比例,这个比例是便利店数量要远远超过大型超市,而市场份额要超过超市。从人们的消费习惯,每次都大包小包的购物是小比例的,但随手、路过、马上要的购买行为,却是繁多的。
作为就在人们身边触手可得,伸手可触的实体店,不去思考实体店与实体消费者的关系,反倒一句话,网商冲击太大了,就对实体如此不看好,这是对商业最大的不尊重。
【四】别卖假货,别卖垃圾了
上面的三个问题,去分析实体商业出现“萧条”都只是点到为止,拆开了细谈,可以谈上三天三夜。但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很具象,也很致命。从根本上而言,实体商业大量关门真正核心原因,不是他们对上述三个商业模式思考不够,而是他们在犯下了商业大忌。
可以说,这一轮的实体商业关门潮也好,倒闭潮也好,不景气也好,是商业最正常的自我净化过程,必须得经历。这个净化,直接导致了商业态的升级与进步。不把大量存在于实体商业中的劣质、假货,包括商品的劣质、假货,服务的劣等,商业环境的脏乱差等等淘汰掉,商业何谈进步?
幸好,现在的互联网在线商业,也与整个商业发展同步进入到了淘汰劣质的过程,大量以次充好,虚假欺骗的商业,正在被快速淘汰。
是的,这是商业的胜利。
所以,归根结底,不管是实体商业的关门、倒闭,还是在线商业的关门、倒闭,都是我们商业在进步的表现。这并不意味着实体商业不行了,更不意味着互联网在线商业难做了。虽然时代在进步,注定会对商业态产生剧烈的改造,也会淘汰掉很多商业态,但从商业本源上而言,任何需求,都必须有供应给予满足。
比如说,在古商业时代的镖局,现在的商业格局就更大了,大到大批量货物的物流运输、快递,小到我们每天点的外卖,其实,都依然是古商业时代镖局的商业格局。
也比如,当年有重要急件才用到的信鸽,现在我们发个表情都需要用到,信息传递的商业格局,不因为从信鸽,变成了信息流,而发生改变。“信鸽”们并没有被淘汰。
商业就是如此,看表面的“信鸽”,变成了“信息”,但看本质只不过是跨距离传递。
这是一个大问题,有机会,这篇文章提及的,还可以拆开细写。
这里是yeahsay是说 | 商业,满满对于商业思考的诚意。
感谢你的阅读!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