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放心早餐车遭遇“七年之痒”,如何进退留转,让该市政府部门和业内人士牵肠挂肚。
事实上,和武汉放心早餐几乎同时起跑的广州、太原等地,同样面临餐车发展蹒跚的困局,郑州甚至几度起伏。一方面放心早餐难以打赢路边摊,另一方面“染色馒头”、“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故不断爆发又让发展放心早餐的呼声日隆。
观念博弈:餐车能否变餐亭
面对早餐车的困境,武汉市商务局放心早餐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根据该市放心早餐工程规划(2008-2012),重点是培育品牌连锁企业、早餐市场、特色店,兴建加工配送中心,通过早餐车销售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对早餐点不足的一种补充。但最理想的不是早餐车,而是室内经营,鼓励放心早餐入店,走连锁经营。
不过,“引摊入店”的模式遇到难题。南莉君表示,连锁店面当然好,但经营成本也不低。工厂化作业可以生产放心早餐,但还难以生产标准化的中餐成品。如果只卖放心早餐,一碗热干面在餐车上可以卖3元,在店内得7、8元,市民还怎么享受实惠的早餐呢?武汉市早餐办也无奈,虽然按政策文件,早餐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室内连锁经营,但引摊入市,租金增加、卫生要求高,还要继续保持低价可能难以承受。
已有其他城市找到破题方向。在哈尔滨、苏州、常州、临沂等城市,放心早餐是通过一个个3至5平方米、漂亮的彩色餐亭售卖,所有主次干道均有网点。餐亭的好处在于,能挡风遮雨,还扩大作业环境。武汉人钟爱的牛肉粉,必须是现烫的,面窝油条,得是现炸的,这一切,依赖餐车无法实现,而餐亭为此提供了操作空间,尽管企业多次呼吁采用此种新的形式,但在当前武汉城管革命的背景下,同样占道的餐亭仍停留在设想阶段。
市场问题要靠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景奉杰说,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放心早餐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方向正确并不代表就能做好,企业还应摸准消费需求,通过优化产品或创新营销和管理方式来壮大市场。
为增加品种吸引消费者,武汉两家放心早餐公司都开始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康丰华天公司的加工配送中心建在硚口区,2009年获得国家商务部试点企业资格;今年11月1日,百家公司在青山区也建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新中心采用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早餐配送品种扩大至40多个。
康丰华天公司还改变单一靠早餐车销售的渠道,联系企业食堂,为其提供成品或半成品。为了稳定员工,该公司还给经营者提供了下午时段的家政岗位,以增加她们的收入。该公司还在酝酿,把早餐车推广到远城区,以壮大放心早餐规模。
景奉杰认为,政府应多支持一点,政策放宽一点,市民才能得到实惠。在不影响城市大的景观前提下,不要太看重市容、面子,百姓的实惠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有市民、专家及早餐经营者建议,政府的行政力量应通过市场实施。一些人士建议,放心早餐工程不能“画地为牢”。在定点经营的基础上,应向所有餐饮企业开放,推动现有餐饮企业经营放心早餐。比如,政府的放心早餐资金可以动态考核、“以奖代补”,凡是遵守政府放心早餐标准的餐饮店,政府就授牌经营,并根据销售额给补贴,违规的则取消授牌和补贴,避免钱花了没有效果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