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网购电商的本质即零售,它也只不过是现代商业中的一个零售渠道。而o2o(即online to offline)其实只能算现代商业发展的一个过渡期,即使如今o2o的概念也被砖家们炒得火热,正如五年前的“电商”。
当然,不管五年前的“电商”还是今天的o2o,的确具有很震撼的颠覆性。更切确地讲,应该说互联网具有极强的颠覆性,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o2o已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
比如你走着走着想看电影,于是拿出手机刷一下,查到50米有家电影不错有团购,马上下单支付,然后走进电影院去看;
又比如你路过便利店,突然想起家里的牙膏没了,但又没带钱包,可是你还是走进去问店员,能不能先去拿货,第二天来付款,此时店员会微笑的告诉你:您好,我们提供手机或线上支付,只要您有支付宝/财付通即可,请您可以放心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
这就是o2o。资深人士透露,o2o至少有4种主流业态。这里不做过多分享,重点讲当前开展的现状,还有困难。
o2o目前开展o2o最成功的,应该算苏宁集团、淘宝生活、大众点评网、美团网、去哪儿等。除了苏宁集团(家电连锁行业第一阵营),其他几乎都集中在衣食住行,尤其是餐饮与旅游行业,且都是互联网企业。而苏宁是从线下起家的大型企业集团,线上业务还不算出彩,勉强进入电商第一阵营。
开展o2o,要先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利益分配。首要的,避免线上线下互博的根本解决办法,虽然不知道苏宁是怎么解决的,但他能喊出“线上线下同价”以推动其“云商”概念,实属难得。事实上,利益是推动人们做事的根本动力,所以一开始就要厘清:不管线上线下,制订大家共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关键。在这点上,苏宁上演了“巨人的转身”,而对于从互联网起家的电商企业来讲,其实更容易实现。有具体办法的,在这里就不明说了——除非这短文在10天内的评论达到100条(日均≥10条),我就在第11天的第一条评论里写清楚具体操作办法。
第二、基础设施。这个相对简单多了,有钱好办事,且行业内的智能手机(pad)移动支付、地图(360°街景)、用户习惯已经相当成熟。企业们要解决主要是自身问题,业务系统+线下布点+配送成本。
第三、分工定位。这项关联到利益分配(第一项),而每个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拿捏。基本上来讲,线下门店极有可能会演变成自提点或体验店,而不是成为销量的主要来源,更不用说利润了(因为门店成本远高于线上)。
新零售做o2o,是个跟时间赛跑的活。现在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谁开展得更快,谁先形成闭环——把顾客都拢在自己的圈子里。
在这点上,不看好苏宁,反而是淘宝生活、大众点评网、美团网、去哪儿等可能会领跑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