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需要“对症下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机遇与必由之路,推进智能化变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展开:在宏观层面上,需进行系统性框架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自下而上推进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联结,完成价值链的再造与商业模式创新智能制造的发展使工业经济的形态和体系发生系统性的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将会越来越少,用户的直接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塑造好的产业生态群落,鼓励创新,培育和发展更完满的价值网络。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亟待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迎接新工业革命历史性机遇。“互联网+”制造本质基于全面深度互联,以互联网平台模式与开放生态,实现低成本数据计算和智能化决策,进而消除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动态配制,可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变革生产关系,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向中国创造转变,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应在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吸收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两个方面下工夫。今年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发展创新规划强化了对《中国制造2025》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大科研和人才的投入,主动拥抱信息技术,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和价值链体系,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努力在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突破,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