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12日的下午,来到了这个村。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作坊是一个挨着一个,加工刷子把的声音是在哪都可以听到。在村民周先生的加工作坊中,刷子把堆满了整个房间,几个工人在进行整理,把他们全部放进麻袋装好,在现场已经堆放了好几十个袋子。
周先生说,他这里共有三台机器,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出两万个刷子把。这些生产出来的刷子把每天都会有人来把他运走,向全国各地进行销售。做刷子把生意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周先生表示,在三十多年之前他们,大家做的都是手工锯木头,非常之费劲,一个人一天也就弄个一两千把,后来工艺改进了,全部机械化,产量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刚开始,刷子把只在本地销售,在后来有了外地订单的加入,市场变扩大到了全国”周先生说,现在在周先生的村里,全村上下共有四百多户人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进行刷子把的制作。根据统计,该村每年向外输出的刷子把达到了上亿的数量。
在周集村,种地只是副业,主业是进行刷子把的加工。在这里,加工业的兴旺不仅仅解决了本村富余的劳动力问题,就连邻村的部分群众也跟着占了光。村民李先生笑着记者说:“还是在家门口挣钱比较舒坦。”一年下来,可以挣个3万到5万,和外出打工相比,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