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之前的知识碎片中提到——复杂的商业模式构建过程,概括起来很简单:
产业地图是为了看清企业、行业及其周边的环境;
逻辑分析是为了划分行业核心结构;
战略目标是找到企业发展的方向;
路径的填充是结构破坏与重构的结合;
这就是商业逻辑与思维下的商业模式构建。
完备的顶层战略和商业模式设计就应该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业地图分析、产业&企业结构、逻辑体系梳理、战略布局方向、可切入路径体系。
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互为因果,并且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可随时进行战术层面的变化,留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可回旋余地,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
之所以在五个因素里面提到“战略布局方向”而不是“战略目标”,是因为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战略布局”仅仅是为了企业最终的目标来服务的,也是达成企业目标的方式。
当下的实体经济、资本经济、互联网经济当中,各产业链条之间相互交错成为网状结构,但彼此之间又有其独特性。
唯一相同的是其背后的逻辑与思维,或是在技术层面形成垄断做到极致;或是在人才层面形成稀缺;或是在金融层面形成把控;或是在信息层面形成差异化;或是在物力层面形成调配;或是在时间层面形成价值。
概念标签化的东西越多,背后的逻辑体系越简单,但是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和技术六大资源中的侧重方向却各有不同。对于资源的三种状态——所有、所用、所控,需要思维体系的完整构建,便会发现商业模式的构建也会变得简单。
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融金汇商业逻辑体系核心的产品论、价值论、系统论、控制论。简单来说,其实是通过五方面因素的具象形式来表现出融金汇商业逻辑体系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
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的出发点和诉求都是不一样的,那么针对每一种不同的情况,即使是相同的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都应该是针对企业家的私人订制。
企业外部环境具体应该有哪些?相关支持行业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产业地图绘制的意义是什么?产业地图分析又有哪些内容?产业地图的 “高地”(关键控制点)如何得出与占领?请关注下一期《商业模式构建的简要解读——产业地图分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