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团队行为产生协同效应案例分析

2023/8/9 18:38:45发布35次查看
团队协同行为事件:
2017年7月16日上午,某软件公司的干部夏令营活动在红色圣地西柏坡举行。150多人的干部团队正在广场上进行一项拓展训练活动:一根绳、一个团队、一个大平台或者广场,所有人双手紧握身前的绳子,双臂伸平把绳子拉成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并按照项目规定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在实际演练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引导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达成任务目标。
拓展项目的名字是“动力绳圈”,动作设计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这150多人的精英团队,采用“集体协作抡大圈”的模式。全体成员各自手握大绳排成尽可能大的一个圆圈,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舞动大绳,同时大声报出舞动的圈数数字。费力舞动的同时还要大声喊出数字,你的团队能连续舞动多少圈呢?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协同效应不经意地在企业活动中发生
甲:抡一圈,喊“1”;又一圈,喊“2”;再一圈,喊“3”…… 乙:抡一圈,喊“1”;又一圈,喊“2”;再一圈,喊“3”…… 抡着,喊着……当团队中大部分人都开始感觉累了,大圈的某个局部有一种现象产生了:
团队中的一部分人自动地分成了2队,一队人在抡动大绳的同时只在单数的时候大声喊出圈数数字,而另一队人则只在偶数圈的时候才高声喊出圈数数字。这时你会发现在这个局部区域喊数字的声音更加响亮了,但他们却感觉更省力了。这些成员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拓展项目,之前既没有类似的体验,也没有得到过此类活动的相关知识培训。他们的这种复杂的分队并自动安排协作任务的行为(动作)完全是自发的,既没有得到教练的指示,彼此也没有相互讨论协商。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成员的行为自发地生成了一种动态时序结构,这种结构和秩序在特定条件下被稳定地维持存在,这就是典型的自组织现象。以协同论的观点看,这就是协同效应。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这种协同效应是发生在一个企业组织的活动中,而以往我们比较常见的是发生在物理系统中。
协同效应具有创生性,往往会产生新的结构
也许是个巧合,发生在红色圣地西柏坡的团队协同行为的主角,正是一家做协同软件的企业团队——致远互联软件公司的干部团队。
集体抡大绳子圈时发生的协同效应其实是具有普遍性的,只是我们很少注意到。协同效应是具有创生性的,也可以说是创新性、创造性,协同效应必然产生新的结构和秩序,即自组织行为。由于自组织行为没有人去教导、去规定,产生的结构化是前所未有的结构和秩序,因此我们说它是创生性的。虽说这种协同效应可能重复发生,但是它依然是一种不由自主地创造新,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整个过程只受协同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不受人们的管理和控制。
当然,人们会探索这一过程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如果能弄清楚的话,就有希望通过调整和控制某些参量(如序参量或序参量组),诱发或模仿这样的过程,实现自然协同到自由协同的飞跃,将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等科学原理以技术引擎的方式嵌入到管理软件系统或平台之中,做成协同管理软件,应用到企业管理等领域。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