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汪杰:金融行业过去五年赚钱机会盘点与2018趋势展望

2023/7/2 16:40:48发布30次查看
来源:金融界网站
过去5年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既闪现一些稍纵即逝的快钱机会,又诞生不少趋势性大行情,百舸争流,谁举沉浮?金融市场既是一个商场,也是一个战场,机会总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过去的成败就是为了更好的规划未来,本文将呈现过去5年内金融市场个人与机构主要的投资机会,并简单的展望一下2018年接下来的部分市场行情与机会。
一、ficc(债券市场与泛固定收益市场)
2007年,债券市场开始迅猛发展,2007年-2008年的开始阶段市场波澜不惊,但从2009年开始,债券一级半市场出现一波历史性大行情,因为当时债券的市场需求远大于债券供给,于是形成一级市场一旦发行,二级市场就哄抢,然后产生溢价,当时有最高甚至可以达到3%-5%溢价,而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发行与投资之间的销售掮客,谋取其中的暴利,这段时间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诞生了诸多投资公司,市场所谓的丙类户,通过灰色渠道进行一级半市场的利益输送。
后期2011年6月份之后发生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事件,债券市场又开始经历一年左右的低迷期。从2012-2013年开始,债券市场又进入二级市场的套利阶段,而这个阶段很多承销机构比如券商、股份制银行、中小城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有一些激励措施,由此从2012年开始,债券市场开始出现代持养券。代持养券是什么概念?举个简单例子,投资机构比如看好一笔债券,然后暂时资金缺乏,就可以先跟资金方约定好,先从第三方筹备一笔资金,购买一笔债券,然后把这笔债券质押给资金方,再去买债券,这样可以不断的放杠杆,即使按照90%质押率来计算,一个亿头寸的资金,理论上可以放大10倍,也就是可以通过回购式质押方式持有10亿元债券头寸。对于资金方来说它只是所谓表外业务,并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合同到期后融资方需要将其名下的债券以约定好的利率回购回去,资金方获得这个期间额资金占用利息,投资机构回购获得债券后在二级市场销售,由于之前看好债券价格上涨,同时代持利率往往远低于债券价格差,因此这个收益往往很客观,这个业务很像从市场购入小猪仔,同时以小猪仔本身的价值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将小猪仔养大后卖出换上买入小猪仔的本金,所以形象成为养券。尽管这个收益高,但是如果看反风险也很大,因此这就是为什么2013年的时候债券收益率有一波上涨时有很多人爆仓,但是这个行情下更多的是赚上一波行质押式回购的收益,所谓的波段行情,大家基本上都学会这样一种方案。2013年那一波的债券牛市比较典型的操作是申万宏源交易部的例子。当时的宏源证券尚未和申万证券合并,宏源证券还是一个小券商,但是他们有比较好的激励措施,相关部门负责人看好债券行情,利用二级市场价格上行趋势,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相对宽裕,融资成本低廉的情况,及时抓住这一波行情,通过一级半市场买入相对低价格的债券和二级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放大投资规模,赚取大量超额收益,当时那两年年化收益基本都在50%以上。
从2014年2月开始,债券市场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无论是债券一级市场承销市场还是二级投资市场都出现了极大市场行情,而且一二级市场联动,一级市场由于二级市场收益率不断下滑极大触发发行人通过发行债券新增融资或者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方式的动因,使得发行人开始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三大债券审批核准机构的暗中角力为债券审批不断提速,同时二级市场的资产荒也使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券商自营等机构开始锁定债券作为标准投资标的,一二级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极大融合,开始了持续2年多的轰轰烈烈的行情。而这场有史以来的大牛市,以6月份十年期国债国债收益率见顶作为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持有十年期国债,不考虑利息可能年化收益率会达到30%,这是债券市场最大的一波牛市。因此,对于机构而言,很多资管和自营这一波挣了很多钱,比如同业理财与同业存单,这种属于无风险套利模式,以同业存单为例,同业存单的成本大概在3%-4%,但放给这些机构的话,大概4%-5%,基本纯赚1个点,因此很多农商行城商行,两三年之内资产规模膨胀了1倍,膨胀的这部分资产可能就是同业存量理财,而且这种将理财合同委外的方式,银行可能两方面都在收钱,因此算是无风险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去年3月份银监会开始进行监管防套利防空转的一个背景;对于个人而言,一方面在二级市场炒作债券,另外在一级半市场也有套利机会。另外,在发债渠道上也有获利机会,比如发债承销的分成比例奖金。众所周知的是,在债券发行承销的一级市场,大概有发行额度1%-1.5%左右的承销费用,那一笔10亿元城投债发行为例,其承销费用大致在1200万元,当时绝大部分券商实行团队包干制度,在扣除相关费用后,项目团队和公司进行收益分成,分成比例从最高的9:1到6:4不等,按照市场平均的7:3水平,大部分情况下项目团队都可以拿到300-500万的净受益,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也同时激励很多项目团队在市场招募承揽人员,这段时间典型的例子就是华林证券、国信证券和银河证券等,其项目承揽人员和公司债券发行主要负责人年薪超过千万是稀疏平常之事,当然在此暴利之下,很多从业人员和国家、地方债券主管审批机关勾结,进行行贿受贿、非法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也是情理之中了。
简单总结一下,在2011-2016年这一波债券市场赚钱的可以分为几个主体:第一,是最早的一级半债券市场通过各种手段拿到债券额度的各类销售机构,通过一级半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进行套利;第二,是中小银行或券商的债券销售部门,通过主要承销商和承销团成员资格等在一级市场获得债券额度,比如一级市场拿债成本在100元,可以在二级市场以103元销售出去;第三,是做质押式回购(代持养券)的各类机构,包括券商、中小银行、基金公司、各类投资公司等等,这是贯穿整个债券牛市始终的,但目前质押的品种进行了收缩,以前比如aa评级都可以质押,但目前需要评级到aa+或者aaa了。
这一轮债券牛市,其实是以国债收益率最高点的时候作为终结,大概始于2014年2月,终结于2016年10月。而从2016年10月至今债券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而目前债券从业人士也是十分头疼,为什么呢,总体而言,债券如果不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大部分情况下最起码让利息覆盖你的资金成本,目前来看低评级债券收益率基本上能到6%-7%,利差上是可以赚取的。但是,债券市场有一个估值体系,同时有存续期这个概念,但是债券从开始发行日计息期开始到最后截止日开始,债券价格是在不断波动的。因此持有债券的基金公司、银行、券商或托管机构每天会对债券价格进行评估,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虽然持有债券尚没到期,但是目前持有债券的产品净值已经出现下跌,可能面临产品净值下跌导致投资人赎回压力,被迫在二级市场进行出售,获得流动性;第二,债券发行人出现重大负面消息,如果市场上担心该债券违约,那么价格会产生剧烈波动,市场抛售情况就会增加,加剧债券价格进一步下挫。很多情况下,从估值角度看,部分债券投资产品净值都在1以下,即使在1之上,扣除资金成本后,实际产品收益率也是负值。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资金委托人肯定要压缩投资规模,取消超额收益分成,这就是近年来债券投资经理等有关从业人员日子不好过的重要原因。
而债券市场跟股票跟实体经济实际上是跷跷板,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在复苏,债券市场开始走熊,从宏观市场来看,未来债券市场五年之内应该没有太多太好的机会。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固定收益,我觉得可以看一下大宗商品或者是一些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大宗商品这块,包括最近原油与苹果期货上市、包括铁矿石国际化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会有很多的这种品种和上市,个人投资者可以做一些期货或者现货贸易,包括原油、贵金属与农产品这些,经过国内2015年底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和2016年以来的环保督查,国内钢铁、水泥、有色、煤炭等过剩行业开始大面积复苏,国际有色、原油价格大幅反弹等极大点燃投资者的热情,这些年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中投机资金的大幅涌入便是最好的明证,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大宗商品已经迎来另一个春天。
资产证券化产品这块,国内现在目前发行量大概在2万亿左右,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存量规模大概在1万亿出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大概在1.2万亿、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大概在6000多亿左右。可是,国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规模跟债券市场规模大致是1比1,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这个市场应该至少是10万亿的规模。为什么呢,第一、资产证券化这个产品本身来说有这个诉求,特别是房地产企业、企业供应链以及贸易型企业本身可以有这个诉求;第二,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也可以做,这种更多像私募化的产品,更多的把市场的风险其实上是让投资者来承担,而不是让这种金融机构来托底,而未来的话可能是风险分享,比如cds等工具。而个人而言,可以关注投资类似品类的基金或者理财产品的机会。
二、trust (信托行业)
这一品种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很火,为什么?信托的本源类似银行,他是持牌机构,有发行产品的资格,有通道的这个业务,所以他不断的去可以去募资,然后再去把资金放给对方,但它更加灵活,银行可能要更多的这种条件,包括这种标准信托只要做,而信托前几年野蛮生长,对吧?所以说你像包括中融信托、新华信托、重庆信托等。而信托依靠什么赚钱,比如融资成本是5%~6%,加通道不会超过7%,放出去15%~20%,中间利差十几个点,差额收益十分大。也就是说,信托形成一个套利机制,他跟银行、p2p贷款等相比,优势在于募资能力强,发行产品优势明显。不过,2017年资管新规和2018年委托贷款管理新办法,通道业务和委贷业务极大被限制,信托行业通过发行产品募资渠道受限,同时银行、保险资金通过信托通道放款也开始收紧,2018年信托市场应该不会太容易。
三、stock(股票市场)
过去5年,a股市场波澜壮阔,最明显的一波行情是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短短10个月,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上涨幅度超过150%,但是如果时间线放长,从2013年初到2017年来看,整个上证指数涨幅只有不到30%,年化下来不到10%,而且很多个股并没有上涨,另外很多公司股票它有分红,把分红、除权、配股等去掉基本上等于0,所以说这几年股票市场就那么一波相当于冲高回落了。这一波没抓住,现在应该为止你不怎么挣钱了。当然,这几年外盘,美股和港股确实涨了很多,美国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150%,h股涨幅也惊人,恒生指数涨幅也接近100%。
今年以来,美股和港股冲高回落,a股市场也先扬后抑,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也纷纷创下近期新低,目前外盘市场由于涨幅过大,震荡向下调整概率很大,a股市场由于国内经济尚未真正企稳触底反弹,同时受到外盘、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很难走出一波大幅上涨行情,可能存在结构性行情机会,看好雄安新区概念、半导体芯片、5g通信网络板块、文化传媒板块以及超跌板块(券商版块、互联网、计算机软件)。
四、note(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其实上这几年发生了很多的案子,2015年之后,出现了票据飞档案、票据诈骗案以及航天桥票据案。票据市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13年,票据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第一,票据存在区域差异,第一东西部利率有差距,这其中就产生了套利机会,所以当时很多在机场飞来飞去的人背包里都是几十亿几百亿的票据。第二是存在大行和城商行的套利,但这个事情有门槛,一般从事这块的都是从小银行出来,对地方票据业务发展和圈子十分熟悉,而这个逻辑其实是剥削最底层那帮人。但是2015年之后,这个票据市场很难做。现在票据做的更多的是保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债权,就是债券买断和债权追索。比如你是一个供货商,下游的商家他买你的货,欠你的一个亿货款,然后你把这个货款卖给我,就是说就让我给你做保理,但这个价格一般的打个九五折,92折,我收8%的成本,然后把债权买过来帮你去追索,帮你去进行处置,这个是保理业务的基本框架,其实这个业务最早源于叫供应链融资,现在做了很多的这个业务。这个供应链其实最直接的体现的产品是什么?就是票据。而慢慢的这种业务就被外包给银保理公司员工来做,这些产品甚至被打包变成资产证券化。如果市场行情比较好,加上票据业务量比较大,其实这里面的话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这跟套利是不一样的。这种保理业可能只有一些拆借资金,然后做这种循环,他的利润可能没有那么高,而且还可以,就是就是保理就是其实上本质上金融肯定是高买低卖,或者持有到期也可以,因为它收益高吗?比如...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