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外汇业务对时效性要求极高,从农信社改制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一级独立法人,多数实行的是总支行“二级扁平化管理”架构,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总分支“三级管理”架构,农村商业银行对市场判断和反应敏锐,信息反馈时间短,业务处理流程相对简单,时效性很强,是开办外汇业务非常有利的制度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外汇服务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和营销策略适时调整汇率定价及费率收取标准,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惠及客户根本利益,市场竞争力较强。农村商业银行以自身的资产规模及影响力参与国际金融平台合作,难以被优质国际贸易客户及境外银行直接认可,增加了更深入的调查及附加条件。例如境外代理行的建设道路步履维艰,对外出具信用文件接受程度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国际业务开展。农村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时间较短,外汇资产未成规模,业务量较少,大多数农商行开办了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国际结算、即期结售汇等基础业务,难以获得开办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资格,不利于农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同业竞争。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有其稳定的人民币客户资源,但开展对外贸易的客户数量及业务整体规模都有限,资产规模及品牌效应难以与国有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抗衡,营销拓展新客户群体难上加难。农村商业银行开办外汇业务,大多需要引进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而在银行从业人员中,国际业务从业人员数量十分有限,且需要不断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外汇政策的变化情况持续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国际业务的竞争,相当程度上演变为专业人才的竞争。尽管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困难重重,但仍然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开展国际业务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居民及中小企业对外汇业务需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经营模式,不但难以拓展新的客户群体,更难以挽留存量客户。与时俱进、突破创新是金融行业及客户群体对农村商业银行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自身提升竞争实力,提高市场地位的必要途径。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业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减,银行业传统业务收入水平日漸减少,业务发展重心向中间业务转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国际业务可以拓宽盈利渠道,有效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政策也相应调整,大力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鼓励外商投资“引进来”,城乡中小企业、个人居民外汇业务量逐渐增多,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通过开办外汇业务满足客户需求,稳固、挽留自身存量客户,另一方面需要有外汇业务作为吸引点营销拓展新增优质外贸客户,在为客户提供外汇服务的同时,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配套的金融产品,进行本外币一体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加深客户忠诚度,从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