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笃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打造美丽新农村“样板”

2023/2/14 16:18:51发布47次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安源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村庄正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
五陂镇
环境卫生整治助力新农村建设
“我们村现在每天有专门打扫卫生的,到处都干干净净。”五陂村村民宋建国感慨道。去年以来,五陂镇将环境保护作为“魅力五陂”建设的核心,打造“生态五陂、美丽小镇”,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今年,五陂镇集中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改房、改水、改厕、改气、改路工程,努力实现乡村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突出抓好“生态旅游区”和“宜居社区”两大重点片区建设。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建立“五有五无”长效管理机制,即有专人管理、有宣传队伍、有保洁队伍、有监管体系、有保障机制;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房前屋后无乱堆放、墙上无乱贴牛皮癣,并实行评分和奖励机制,力图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火如荼的环境整治助力五陂镇获得了2016年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先进单位。今年截至目前,共清理清运垃圾620吨、硬化道路5.2公里、种植苗木28192株、美化面积20760平方米、安装路灯110盏、在建广场8处。
特色乡村旅游培育产业新动能
村庄实现了美丽还不够,还要增强自身产业实力,培育产业动能。为此,五陂镇在抓好环境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业在现代乡村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该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利用良好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充分整合资源,围绕全域旅游建设,着力引进了一批以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项目。在全镇范围打造了6条徒步路线,鼓励农家乐、合作社等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融合。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五陂镇迎来游客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该镇园艺分场居民曾祥菊说起村里的新变化时满脸喜悦:“现在,我们利用我们这里的好环境、好风光发展旅游,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文明乡风引领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现代农村的建设,不仅体现在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上,而且还体现在农村老百姓心理的变化上。五陂镇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践中,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巩固深化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大力弘扬时代风尚和传统美德,着力提高公共秩序等公共文明指数。
拓展提升文化阵地,推进文化站、农民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精心策划“道德讲堂”、“五陂之光”等正能量活动,抓好精神文明创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科普、慈善等事业,健全志愿服务和“党建+”队伍,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把德行养成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截至目前,五陂镇共有中国好人2人、江西好人2人、最美萍乡人11人,入围中国好人榜4人,系全市各类好人最多的乡镇。
如今,一个个有着绿树红花、环境幽雅、村容整洁、和谐优美的新农村正在五陂大地依次展现,“乡村美”、“百姓富”、“民风淳”逐渐成为五陂现代农村新生活的缩影。
城郊管委会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提升农村文化品位为主要抓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呼应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顺应新时代农民的热切期盼,“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越变越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展开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时代画卷。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青山绿水的新风景
初冬时节,踏上城郊干净平坦的乡村小道,邂逅夕阳下散发着馥郁芬芳的桂花树林,近处绿油油的菜园和远处错落有致的民居,勾勒出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
今年以来,城郊管委会以“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环境整治为重点,落实民生工作“八个全覆盖”和“十项民生实事”,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白改黑”道路提升改造全覆盖至村民家门口,现在晴天不飞尘,小雨不湿鞋,方便村民出行,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落实责任、完善管理,建立了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禽畜养殖污染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了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农村环境;各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对民房设计、修建风格进行引导,对各村进行改水、改厕、改沟、改灯等,同时电力、光缆、煤气等进村入户,方便居民生产生活,打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给每个村庄配套建设健身广场、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村庄建设实现了风景美丽、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目标,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干净平坦的乡间小道
⊙设施齐全的汪公潭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致富“绿色银行”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不仅是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变,最主要是村民的腰包要“鼓起来”。今年来,城郊管委会结合里善新农村点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番薯酒特色产业,把原来没有利用起来的荒地都利用起来种植番薯,家家户户酿造番薯酒,形成产业链条,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青山绿水就是资源,而且是难得的资源。城郊管委会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矿下开采”变为“地上开花”的“绿色工业”,正在建设打造的“鲜花小镇”——“阳光花海”项目,积极引导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发展模式,带领群众依托自己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
里善酒文化广场
⊙建设中的“阳光花海”
坚持“旅游+农业”的新业态发展思路,是一条生态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井冲村民刘启明介绍道,“以前我们的土地主要靠种植水稻,收入很少,如今,通过土地流给合作社转种植葡萄、黄桃、猕猴桃、草莓等果蔬,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保障了农民的就业,环境也好了,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井冲葡萄基地鸟瞰
葡萄熟了
城郊管委会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融合略下仙峰岩徒步路线——“鲜花小镇”赏花--井冲果蔬采摘游--里善泰和观音禅院--横龙公园的城西片区景观带“全域旅游”,开始向城里人“出售农业风景、农产品和清新的空气”,致力成为可供休憩、放松、减负、充电、提升能量的“中转加油站”和萍乡市民“后花园”。
⊙泰和禅院“桃花坞”
城郊管委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工业”和“休闲农业”,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找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途径。
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农民生活新品位
建设新农村,既是硬件的提升,更是思想风气、村民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城郊管委会投入300余万元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新建1个综合文化站,提升改造11个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方便村民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始终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自身职责,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标语、诗词及家风家训等为主要内容,打造了北桥廉政长廊、里善“德孝”文化墙、莲花街文化长廊等“爱、诚、孝、仁”为主题的文化墙,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一道道精美的“文明大餐”,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涵养。
⊙里善农家书屋
为培育新型农民,营造乡风文明、和谐宜居的农村新面貌,城郊管委会通过在醒目的位置张贴“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文明节约,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家庭、好村民等评选活动,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还通过修建文化广场,购置音响设备、乒乓球台、篮球架等,改变了群众以前农闲时三五成群聊天、打牌的习惯,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群众精神生活得到不断充实和提升,为社会发展增加了正能量。
⊙东星农民休闲广场
⊙德孝文化彩绘墙
⊙略下廉政文化长廊
全民共建共享,掀起新农村建设新热潮
在新农村建设中,城郊管委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众多热心乡贤为村道硬化、绿化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捐资出力,献谋献策,协助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帮助解决矛盾;同时以“美丽家园、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激活群众主体意识,大力倡导“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建设者”的思想,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号召广大群众、外出乡贤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再掀全民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热潮,实现共建共享。
⊙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带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如今的城郊乡村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正悄悄渗透到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正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的农村新风采。
供稿/ 五陂镇、城郊管委会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