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4日讯(通讯员 徐鹏 林伟建)日前,浙江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发出全面推进开放强省的动员令,推出10项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直以来,浙江税务部门努力找准痛点、克服难点,从优化营商环境、降成本增效率上做文章,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税务机关持续优化的税收服务正在与全省上下浓厚的改革开放氛围一道,成为助力企业轻装“出海”、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重要推手。
税收“大礼包”不断,让企业轻装上阵
每天,洋山港、宁波港等国内几大深水港的码头,数以万计的子午线轮胎等待着被运往大洋彼岸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在国内,欣欣向荣的交通运输铁流中,由中策橡胶生产的轮胎也不断滚动着加入其中。“借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税降负的春风,我们轻装上阵,把轮胎安装到了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车辆上”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
实体制造业设备投入巨大,资金回笼周期长。“为了在企业发展同时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影响,公司每年在技术升级改造方面投入巨大,如果没有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成本就上来了。”该负责人说。不过,近几年中策橡胶尝到了税收“大礼包”的甜头。税务部门成立专家辅导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定制服务,2016年以来的两年间共为企业减税逾1.5个亿;尤其是企业在2017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仅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一项就享受到了减免税1400余万元。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内众多轻装出海企业的一个缩影。在义乌,随着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不断加码,减半征收优惠的年应纳所得额上限不断调整,从事出口贸易的小微企业增添了活力;在乐清,受益于税收协定带来的优惠,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减免所得税款1000万元,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
不仅如此,该降的税率接着降,该调的标准继续调,减税降负的“组合拳”一拳接着一拳: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业、建筑、基础通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直接降低企业税负,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同时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分别由50万元和80万元统一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使纳税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今年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三项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又为71.12万户浙江纳税人带来了新一轮减税红利。“新的税收‘大礼包’送到家门口,企业轻轻松松向‘外’走。”杭州三共机械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盛利笑着对上门辅导新政落实的税务人员表示,他们公司享受到了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的优惠。
能“减”也要会“增”,让企业少点烦恼
开放在带来前所未有巨大机遇的同时,也自然会伴随着一定风险。在此背景下,浙江税务部门开始琢磨,不仅要减负,更要增加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税收职能,减少企业迎接开放所带来的“烦恼”。
前不久,一场名为“ 服务‘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助推浙商‘走出去’稳步发展”大型政策宣讲会在杭州举行。国内外重复征税、税收协定优惠待遇未享受、境外所得税收抵免不充分等浙商“走出去”过程中的“烦恼”在这个会上得到了浙江税务部门的全面辅导解答,全省超过100家“走出去”企业在现场实实在在上了一堂“海外投资的税务风险管理”课程,大呼受益匪浅。“海外市场确实迷人,但税收上的顾虑也不少,有了税务部门帮我搞清楚税收风险在哪,我们有底气。”指着手中税务部门精心印制的《“走出去”税收指引》,“走出去”企业代表巨石集团信心十足。
事实上,为了给在浙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浙江税务部门早在2012年就开始举办“走出去”税务政策宣讲会,至今已经第7年头。7年间,这个服务平台规模不断扩大,活动内容不断丰富,税企互动共赢的作用日益凸显,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众多“走出去”浙商开展实务研讨、接受税收风险辅导和分享“走出去”经验的重要平台。
从2016年在义乌设立全国首个国际税收服务点,联合公安出入境、社保等多部门“一站式”为“一带一路”企业答疑解难,到如今一个“走进系列”税收服务品牌,一个“走出去”浙商涉税诉求响应机制,一个部门工作协调机制“三个一”税收服务体系的逐步确立,浙江税务部门始终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增强“走出去”风险预测和抵抗能力。“税务部门能做的不仅是‘减’,更要帮着企业‘增’。减下担子跑得快,增加力量跑得稳,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税收政策辅导力度,从协定落实、政策制定和纳税服务等角度给予‘走出去’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成为企业坚强的后盾。”浙江省国税、地税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环境提升效率,让企业办税更省心
在迈向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路途上,无论是更快“走出去”还是更好“引进来”,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是关键。减负降税的同时,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率的创新之举同步推开。
办税如何少跑路、少花时间?125项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74.4%的事项“一次也不跑”,答案斩钉截铁。
过去,杭州维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龚娇露对办理出口退税很是头疼,“我们公司的出口业务量比较大,每一笔报关单出口申报都要准备对应的五种备案单证,并且将纸质资料送交出口退税部门查验,如果有不完备的地方,还需要多次提交,真挺麻烦的”“浙江国税‘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推进出口退税无纸化、便捷化,通过“互联网+便捷退税系统”全程网上办,我们这次办理的一笔119万元的出口退税,从申报到收到退税款只花了过去一半的时间,国税局一趟都没跑,少花了太多精力。” 龚娇露说。
如何确保税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直接关系纳税人切身利益的好政策好办法在各地得到全面落实?
浙江省国税局面向纳税人开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8%的纳税人知晓浙江国税局“最多跑一次”改革,97.5%的纳税人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后到国税局办事比以前更方便了,99.1%的纳税人认为国地税联合办税、网上和app办税、申请材料减少、24小时自助服务和邮寄送达等纳税服务措施让办税更便利。
不过,问卷调查同时显示,在优化营商环境、便捷税收服务上,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牛鼻子”怎么拧?“硬骨头”怎么啃?浙江省国税局建立健全“最多跑一次”办税事项和办税指南的动态调整机制,扩大全流程网上办税事项范围,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继续完善浙江省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积极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督查督办机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年度督查工作重点,继续发动各级“一把手”下基层调研并开展明察暗访,全面了解改革落实情况。对于督察督办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对于未按规定整改到位的严肃问责追究。
“开放需要更优质的营商环境,税务部门将始终如一地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落实政策减负优服务,激充分企业积极性,为企业主动融入改革开放大势,争取更大发展提供税收最有力的支持”浙江国税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