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重点国家实验室的游正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策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相关成果以《一种3d打印热固性材料的通用策略及其多样化应用》(“a general strategy of 3d printing thermosets for diverse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于材料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horizons》。该策略的核心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盐,他们巧妙地将盐粒和热固性材料预聚物结合为复合打印墨水。在打印过程中盐粒起到增稠剂的作用,保证顺利打印成型;同时在热固化过程中,盐粒起到增强剂的作用,实现打印的三维立体结构在高温高真空交联过程中保形;固化成型后,盐粒可以方便地被水溶解除去,从而又作为致孔剂获得了多孔的结构。该策略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以实现多种热固性材料例如交联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的直接挤出式3d打印,打印出来的结构还具有常规3d打印难以获得的微孔。以热固性弹性体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利用打印弹性体对溶剂的大尺寸溶胀效应和微孔结构高效吸附与解吸作用,构建了可反复循环响应的气体传感器。同时利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的优势构建了梯度化结构的弹性溶剂驱动器,可对溶剂即时响应并发生大尺度的形变,在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而和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赵强和叶晓峰教授团队合作,证实所打印的三维补片可有效治疗心肌梗塞。该工作为3d打印热固性材料提供了简便高效通用的新策略,拓宽了3d打印的应用范围,有望构筑一系列新型的三维功能材料,在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d打印热固性材料策略的设计理念及多样化应用
华大学博士生雷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和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赵强教授和叶晓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莫秀梅教授、何创龙教授、朱波教授为论文的共同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本文转载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