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术可能是当今科技产业里最为多产的潮流。从动作追踪健身腕带,到谷歌眼镜,再到oculusrift,许多业界知名的厂商都纷纷加入到了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领域。可穿戴技术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科技网站mashable日前就对该领域的发展史进行了回顾:
你或许不会知道,可穿戴计算设备背后的技术可以说是为了在赌场里作弊而诞生的。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一些发明家制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加在赌桌旁的胜率。
从那之后,可穿戴技术的研发还维持在较小的规模。除了计算器腕表在80年代的流行,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可穿戴技术或许值得钦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实际,也绝对称不少友好。在新千年之后,可穿戴设备的样子终于开始接近于我们最爱的科幻电影,这项技术才真正开始了发展。
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the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当中作了弊。thorp和联合开发者claudeshannon发现,自己的设备在赌局当中可以为佩带者带来44%的优势。
1972年:george
为了在二十一点当中取得优势。keitht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george。在这款设备的“帮助”下,发明者在一个周末就输掉了4000美元,随后george便被打入冷宫。
1975年:计算器腕表
世界上首款手腕计算器pulsar在1975年年末正式发布,并随即流行开来。福特总统据传对售价3950美元的限量版pulsar产生了兴趣,这让媒体激动不已。不过福特表示,那不过是一个家庭玩笑。
1981年:计算机背包?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stevemann把一部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一部带钢架的背包上,来控制摄影装备。这款设备的显示屏是一块连接到头盔上的相机取景器。mann日后在可穿戴计算和计算机摄影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1984年:终结者预言?
《终结者》上映。在这部电影当中,机器人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图像上被加入了一层计算机界面,这似乎和谷歌眼镜如今的理念有些相似。
1987年:数字助听器
首款数字助听器在这一年问世。但由于体形过大,续航又太差,这类设备并未获得成功。
1994年: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在发明了可穿戴计算机背包的13年后,stevemann制作出了一款可穿戴无线摄像头,并开始将图像上传至网络,直到1996年。许多人都把mann看作是首位“lifeblogger”(用图片记录生活并将它们上传至网络的人)。
2000年:蓝牙耳机
首款蓝牙耳机在这一年问世。
2002年:pomapc
xybernautpoma可穿戴pc问世,售价1500美元。这款设备就像是把磁带录音机绑在了头上,其机身重约300克。
2003年:c-series
vitatronc-series是世界首款完全数字化的起搏器。有了这款设备,医生可以在18秒内下载好病人的信息。
2006年:nike+ipod
耐克和苹果联合推出了nike+ipod,一款允许用户将自己的运动同步到ipod当中的运动套件。耐克随后还推出了数款带有ipod专用口袋的服饰。
2007年:fitbit
fitbit由jamespark和ericfrienman两人所成立。据park透露,生产上的困难好几次都差点把这家公司拖垮。直到2009年,fitbit才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产品。
2009年:w200
w200可穿戴计算机由glaciercomputers所发布,设计初衷主要是让用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又能空出双手。这款设备具备防水能力,重约280克。
2012年:pebble
pebble智能手表这一年在kickstarter上筹得了1000万美元,而该项目的筹款目标原本只有10万美元。
2013年:谷歌眼镜
谷歌眼镜在2013年面向开发者发布,并开始受到媒体的大量关注。与此同时,这款设备还引发了公众对于隐私的热议。谷歌眼镜可通过语音识别和侧面的触控板来进行控制。
【it时代周刊编后】我们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史就可看出,其为何一直未在大众消费市场出现过。目前,可穿戴设备仍然只在极客类小众市场上流行,在产品的形态、技术、实际性等方面,尚未给消费者传达一个清晰的概念。企业要想切入这一市场,必须找准定位,在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切不可一窝蜂而上,否则就会成为泡沫的牺牲品。【责任编辑/刘佳庆】
国仁,it记者,微信公众帐号new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