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其他有名的日本游戏厂牌,在转行之前,都是靠什么来养家糊口的呢?这里举出几家有代表性的说说。
南梦宫创始人是中村雅哉,家里世代都是做火枪的,到了他爹那代因为火器管制,改做维修气枪生意。原本他该是继承家业,继续给人修枪,但对这门生意缺乏兴趣,转去横滨学造船,将来希望当个船员,没想到因为视力问题断送了出海的梦想。有一天,他看见横滨松屋百货商城的楼顶上,有一群爹妈带来购物的小朋友,由于对逛商场毫无兴趣,就在楼顶互相打闹,这时他心生一计,把自家仓库里闲置的两台木马玩具,改造成了可上下摇动的电动木马,然后摆上商场楼顶,1次收费5日元,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靠这笔资金,中村在1955年成立“中村制作所”,专门从事游乐玩具制作,那会儿日本各大商场楼顶,几乎都改造成了游乐场,做为商场的额外营收单元对外开放,整个60年代,中村就专门靠这些楼顶游乐场来赚钱。到了70年代,中村在自家产品上面开始采用namco的商标,1974年他收购了雅达利日本分部,逐渐在新兴的电子游戏领域发力,3年后正式重组公司,改名南梦宫。
说起太东(taito),大家脑海里第一印象应该是传奇之作《太空侵略者》,这个游戏让太东成为了街机游戏行业的大家,直到今天,taito station都是日本国内最大的街机厅连锁店之一。
不过创建太东的人,不仅不是日本人,而且当年做的生意也跟街机无关。米哈尔·克根(michael kogan)是个乌克兰籍犹太人,1917年俄罗斯国内革命大潮兴起,让米哈尔于1932年逃到了我国的哈尔滨,当时那里正处在日军占领之下。
抗日战争也于此时爆发,日本当时尚未与德国,意大利结为轴心国同盟,但与两国关系很好,一方面他们担心对犹太人过于优待会招致不满,另一方面对犹太人手中的资金眼红。在日本的“犹太人对策要纲”里明确表示,“不主动招收避难而来的犹太人,而对资本家,艺术家等有利用价值的人可以例外。”,基本上就是个模糊中间态度,当然相比纳粹采取的灭绝主义,此要纲对米哈尔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1939年,19岁的他逃往日本,进入早稻田经济学院学习贸易。1944年,米哈尔去到天津做贸易,1950年再度回到日本,成立“太东洋行”,这“太东”二字,后来有“远东的犹太人”一说。
1953年进行重组,成立了太东贸易株式会社,成为了日本第一家在本地酿造,贩卖伏特加的贸易商。
1972年再次改名为了太东集团,经营目标逐渐转向自动贩卖机,桌面游乐机,老虎机等,直到1978年做出了《太空侵略者》,至此成为了街机游戏的大家。
1986年,米哈尔在前往洛杉矶的旅途中去世。他的女儿至今仍享有太东8.5%的股份。
1983年的田尻智,还在东京工业高等专门学校上学,有一天,他自觉对游戏的研究到了相当地步,就独自执笔将研究成果的集大成编撰成一本自制杂志,命名为《game freak》,随后拜托给同人志专门店发售。
同人志越做越顺手,田尻继而又有了做游戏的想法,就拿着自己设计的游戏原案,四处参加游戏公司举办的比赛,结果无一采用。倒是他做杂志这边的功绩,被fami通等杂志看到,等到毕业之后,田尻正式成为了一名游戏投稿作者。
但田尻始终搁不下做游戏的心思,再也憋不住的他召集做同人志的同行们,自行做了一套fc的开发机,然后在无尽的吵架冲突,同伴出走之后,终于将游戏制作完成。田尻又拿着自制的游戏卡带,跑到南梦宫那里推销,没想到对方接受了这款作品,1989年《孟德尔的宫殿》(美版名称,日版叫做quinty)发售,卖出了20万套。
同年,靠着游戏版税收入的5000万日元,田尻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工作室,起名依然叫做game freaks。日后,他一边开发《耀西的蛋》,《马里奥与瓦里奥》等游戏,一边把这些游戏赚来的钱,都投入到自家公司的新作里去,在好友杉森和其他同僚的协助下,来回折腾了6年的时间,直到1996年,终于在任天堂gb掌机上,推出了《精灵宝可梦红·绿》,帮助gb大大提高了市场份额,这两个版本在日本国内就卖出了822万套,红绿青三版本全世界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137万套!
这个罗森在70年代的时候,回到美国成了世嘉美国分部,专做弹子机生意,游戏机居然只做代理,不用自家产品,理由只是做代理花费小,赚钱简单。到了1983年,美国游戏产业出现大震荡,世嘉美国就被母公司借这个机会出售掉了。
大洋对面的日本世嘉,恰好在稍早之前,推出了自家首个家用主机sg-1000。母公司gulf+western本就觉得这个项目不靠谱,美国那摊子事一处,对世嘉的前途就愈加缺乏信心,随即准备着手卖掉股份。罗森在世嘉高位上足足做了31年,对一个原本做照相生意的人来讲,这份境遇可说是相当的了得。
对一个原本做照相生意的人来讲,这份境遇可说是相当的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