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你回家吗?回家,你最怕什么?
我最怕七大姑八大姨的问题轰炸“在哪里工作?工资多少?有女朋友吗?”
有什么办法能堵住他们的嘴吗?
很简单,给他们塞一包瓜子就够了!
大家一定听过“洽洽”瓜子,对于双截棍的“棒棒冰”一定也不陌生吧。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厉害的创业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总结成三个里程碑事件:
1.创始人放弃铁饭碗工作,跑到东北卖冰棍,赚了第一桶金。
2.后来又瞄上瓜子,花了13年时间把瓜子的生意做到上市,成为“瓜子第一股”!
3.一包3元的瓜子,利润只有3毛,一年卖了10亿!他的身家高达30亿元,成为当年的安徽首富!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创业达人——洽洽创始人陈先保的致富秘诀。
一、放弃13年的铁饭碗,去买冰棍?
陈先保是安徽合肥人,大学毕业后端起了铁饭碗,在国企工作,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
他学历高、能力强,一直发展的非常好,但是却不满足,认为13年做着一样的工作没有挑战。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辞去当时被看好的工作,36岁的陈先保准备“下海”经商。
二、36岁创业卖冰棍,居然大赚千万?
当陈先保犹豫要做什么时,灵感来了。
有一天他接孩子放学,看到学校小卖部卖的冰棍非常火爆,小孩子一出校门就围在了冰箱周围,陈先保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就做冰棍!
于是他耗尽积蓄,租了一间不到100平米的小房子,做起了冰棍。
但是却遇到了麻烦,冰棍竞争多,他的冰棍味道不比别人好,没有竞争力。
正当他冥思苦想之际,竟然从热播的李小龙电影里得到启发,把冰棍做成双节棍形状,于是取名“棒棒冰”
一开始,他拿出100箱冰棍到各家小卖部,承诺:“如果卖不出,钱全部退还!”
没想到由于独特的造型,棒棒冰得到追捧,想必大家都是吃过的吧。
那一年,陈先保卖了100万根“棒棒冰”,卖往全国各地,成功的挖到了第一桶金。
同行看到棒棒冰热销,纷纷模仿。于是陈先保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冰棍卖到东北!
陈先保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把大量资源投入东北市场,棒棒冰一推出就大卖,先后进入了长春、大连、沈阳等市场。
靠着棒棒冰,陈先保两年内就在东北大赚数千万元。
三、赚了大钱还不满意,居然去卖几毛钱利润的瓜子,还成功了?
冰棍赚钱之后,陈先保开始思考新的创业渠道。
一次他作为企业家到外省考察时,发现大家因为无聊都在啃瓜子。
于是陈先保灵机一动,既然大家都爱啃瓜子,不如就做瓜子!
但这个想法却遭到质疑:一斤只能赚一毛几分的瓜子,能赚钱吗?
陈先保在心里早有盘算:虽然便利润薄,但如果做成一个品牌,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一样能赚大钱!
于是,1999年,陈先保创立了“洽洽”瓜子。
和普通瓜子相比,陈先保的瓜子之所以成功,主要有4个特色:
1、工艺:改炒瓜子为煮瓜子
传统瓜子都是炒的,洽洽瓜子则是加入30多味中草药一起煮,不仅提高品质不易上火,而且味道更香更脆。
2、包装:环保牛皮纸包装
传统瓜子用塑料包装的,洽洽瓜子则用红色牛皮纸,提高品牌辨识度,环保又健康。
3、特色:瓜子和卡片结合
每一包洽洽瓜子,都放了文化卡片,印有唐诗宋词、漫画、怀旧图式、有手写书法,颇具中式味道,让人眼前一量,嗑个瓜子都觉得自己是有文化的。
4、广告:斥巨资400万元在央视做广告
虽然洽洽第一年的净利润都没有400万元,但陈先保却执意投资400万在央视做广告甚至抛出“借钱也要投资”的狠话!
果然他的眼光是对的,洽洽瓜子彻底火了!
不到4个月就盈利300万,到了2000年底销售突破1亿,到了2001年底销售额甚至突破4亿!
洽洽越发壮大,一度占据了袋装瓜子市场70%的份额,2011年还在深交所上市,被誉为“炒货第一股”。
作为创始人,陈先保的身家一路飙升到30亿元,成为当年的安徽首富!
四、如何做到身家30亿?就这三点
1、保持敏感,抓住每个机会
卖冰棍瓜子的灵感来源、棒棒冰的造型来源、瓜子与传统瓜子的区别设计都是源于对生活小事的观察。
许多身边的小事,其实不乏赚钱的机会,关键是你能不能保持敏感度、独具慧眼,抓住机遇。
2、爱拼才会赢,不拼一定输
你敢毅然决然放弃13年的铁饭碗工作吗?
你敢对着商家说:“你先卖,卖不出我给你退钱。”吗?
想赚钱、做生意就是靠着这种拼劲和勇气才能有新的出路,如果唯唯诺诺只能做小生意,大钱赚不了。
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倒霉
快、准是一个人能不能在一个新领域力获得成功的关键。
快速建立自己的优势,形成品牌、保持独特性,才能拥有自己的护城河。
不要怕被模仿,被模仿说明你的东西受到认可,只要保持不断前进、不断创新,别人永远追不上你的速度,你就是佼佼者。
不要在意年龄是否太大,不要担心自己学识不够、文化太低,只要有想法、努力上进,一切皆有可能。
大丰收植保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的创业故事、最新的行业资讯、最全的农业政策新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看到更多、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