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书显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为黄建忠,该分行存在信贷管理不到位,未严格审核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的违法违规事实。
今年以来,票据案件频发,票据领域违规违法行为成了监管部门罚单的“重灾区”,特别是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屡禁不止。
据统计,截止5月末2018年银监开出的罚单数据,截至2018年5月末,银监系统共发出逾1500张罚单(包括一部分之前未公布的2017年罚单),共处罚银行等机构312家,罚款合计7.97亿元。
通过梳理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关于票据业务的罚单发现,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的受罚缘由。
某银行结算运行部人士透露:“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需要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做支撑,有真实的贸易往来,银行通过审核相关的贸易合同、交易协议等,来确定是否为 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及把控融资后的风险。如果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会造成票据空转,即签发票据、贴现、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票据、再贴现,这样企业可以融出大量资金,若票据到期后,企业资金足够支撑还款还好,一旦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还款,则此笔钱将由银行来垫付。”
该人士认为,银行办理不具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一是由于合规意识淡薄、银行内控缺失,属于银行有“内鬼”所致,比如今年年初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的79亿元票据案,监管部门对其罚款8550万元。另一种是没有及时识别出不具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而银行自己也是风险的受害者。
为什么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屡禁不止?
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对银行和企业都有好处。企业可以轻松获得融资,对银行来说也可以增加存款,即监管部门处罚案由的“通过票据业务虚增存款”。某城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对记者举例称:“比如,银行给企业贷款100万元,但是不让企业使用,而是让企业用这笔款项缴纳保证金,然后给企业签发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这样本来是一笔贷款业务,却变成了贷款加银行承兑汇票两笔业务,银行增加了100万元的存款规模。”
但是这样的“好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风险,银行开具一些“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这些票据看似能在市场上流通,但其实失去了真实贸易背景,票据流转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这种现象一旦形成规模,形成一种趋势。很有可能形成票据市场的“灰犀牛”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规避风险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而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防范于未然。那么在票据业务中我们如何合理控制贸易真实性风险?仅凭一份简单的贸易合同是不够的,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
01 实地调查
签发前到企业实地调查其资信状况、经营状况等,对企业的主体资格予以确认,确保其提交的基本资料合法、合规、真实、有效。
02 审核贸易合同
主要从合同本身的真伪辨别,要素是否齐全,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合同金额与企业规模是否具有合理性等方面。
03 结算账户审核
审核企业在银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使用是否正常,是否有一定的资金结算业务往来。
04 监控相关各项匹配性
监控申请承兑金额与当期销售收入是否匹配;保证承兑金额用途、金额与客户经营范围及经营规模是否一致;与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否相符。
05 审核保证金来源
注重保证金来源的审核,避免因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导致的法律风险。
06 审核企业增值税发票
签发后客户经理应及时收集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并查看赊销双方、金额及用途与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一致。
审核票据贸易的真实背景,是票据风险控制的根本,自然也就成了风控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项目。而票据贸易背景真实了,才能助力票据市场规范化发展,营造绿色化、安全化的票据业务生态环境。
银承库每次接收银行承兑汇票的时候,都会有专门的收票验票人员,对所收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详细的核查,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在银承库平台上进行各种票据行为!
关注银承库,更多理财姿势等你解锁
责编丨小银
来源 | 文章由银承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