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困惑
《选择管理培训,你是否也迷茫?》中有过一个案例,丁辉原来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培训经理,培训体系完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外训机构长期锁定为几大知名管理学院和培训,选择起来轻车熟路。最近他跳槽到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当hrd,老板热情洋溢对他说:“我们非常希望提升管理能力。但是我们底子薄,希望能凭借你丰富的培训经验帮我们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好的能力提升。”手里握着足有两寸厚的培训机构名片,打了一周的,丁辉却依然无法找到合适的课程和培训机构。
目前国内的管理培训.场看上去非常火爆,资源丰富,选择空间颇大,但要选到合适的机构和课程却并非易事。为此网友“pc_”感慨地说,现在的培训场优劣充斥,在选择的时候要谨慎啊!我觉得可以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看看自己的适合什么?其次是价格vs质量,不妨多到几个培训点去查看,都是有试听的!在试听的时候不妨问问周围的人,好坏与否!多多参考。
网友“老俵”评论说,当前培训机构的盈利性目的太强了,实在是很难选择,选了其实也不一定是对的,有时候只能跟风或者听从朋友的建议,但真正是否符合自身企业及个人提升需要,就另当别论了。
培训是打鸡血吗?
培训到底是什么?它能够给职场菜鸟和精英们解决什么问题?有人说,我参加培训后,会我每天都保持心潮澎湃和奋发向上的感觉,工作效率特别高。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激情消退,萎靡不振。
这类课程讲师常常在课堂上进行煽情和励志,用类似亲情、爱情、友情类的励志故事来激发人们的希望、乐观、忠诚等多种情绪,对课程的理论和讲师的观点进行嫁接来达到励志的目的。这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培训,而是打鸡血。任何一个激励性质的培训效果,被培训的人状态的改变不会超过一个月。
在《b2b场战略与管理》课程现场,记者采访了资源培训专家林峰,他指出,真正有效的培训应该符合“1:2:7法则”,即培训时间只占10%,朋友交流分享占20%,改进和提升过程占70%。
管理培训不是娱乐节目,要想从心理上改变提升自我,就要先从行为上加以改变,所以培训过程中会有团队建设、实景模拟,从行为上加以塑造和加强。好的培训,应该是“知识的传授+技能操作+模拟演练+目标激励”,知识是基础,技能是主体,模拟演练是为了减少实战的失败率,目标激励是为了让受训者在培训之后依然能够一路向前。
此外,管理培训应该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菜鸟到职场精英,不同年龄段、不同管理岗位上的人,应该接受哪些不同的培训呢?
亲爱的朋友,你的培训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