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质作为预备热处理。
对于中碳高合金、大截面的热挤压模具钢,由于易出现沿晶界链状碳化物,所以在球化退火前,必须用正火给予消除。为确保热挤压模具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韧性和小的热处理畸变倾向,退火后要十分注意碳化物的形状、 大小及分布状态。 目前常用的压力铸造金属大致可分为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和黑色金属等五大类。压铸模具钢的选择首先要根据浇注金属的温度和浇注金属的种类来决定。 压铸锌合金用一般结构钢制的模具寿命已可达20-40万次,用优质模具钢制的模具寿命可高达100万次以上。压铸铝合金、镁合金的模具目前常选用3c2w8v, h13和4c5msv钢。铜合金和黑色金属的熔点比
较高,压铸温度在950℃以上,模具表面的接触温度也在650℃以上。因此,锻件的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苛刻
,一般的钢制模具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需要采用难熔金属为基的合金,如钼基合金、钨基合金等。 压铸模用钢与热挤压模用钢基本相同,其退火工艺可参照热挤压模的退火工艺。 3.退火质量控制 热作模具钢退火时宜缓慢加热,退火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加热和冷却。热作模具钢中因含有较多组元的合金元素,因而退火温度较高,这样有利于锻造后的不平衡组织能充分地转变成奥氏体。但加热温度也不能过高,若加热温度过高,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含量增加,退火后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另外,过高的加热温度也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化,从而增加淬火开裂倾向。 加热保温后,应采用缓慢的冷却。冷却时,均匀的奥氏体除先析出先共析相外,其余将转变成珠光体。转变温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过快,奥氏体的转变温度则降低,转变的珠光体片间距细小,先共析相的数量减少,硬度有所提高。 特别是对于多元合金及合金含量高的钢,由于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在冷却过快时,奥氏体易分解成贝氏体、屈氏体甚至马氏体之类的组织,使钢发生硬化,这不仅造成切削加工困难,而且还会由于冷却中的组织应力促使模具开裂。因此,退火时应严格控制加热和冷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