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增减挂钩,释放土地红利。边远乡村由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加上远离县城,交通不便,没有出去的为老弱病幼妇等低收入贫困农民群体,形成典型的“空心村”现象。该局针对这一现象,特报请县人民政府下发了《洞口县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施方案》、《洞口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耕地开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同时该局在分管县长的带领导下,积极和长沙市望城区对接,力促达成国土资源领域战略合作的意向协议。今年一季度已累计完成旱地开垦选址入库6490亩,立项1620亩,完成“旱改水”项目选址入库4335亩,立项1582亩。
跟进“12+3”项目,实现产业与村融合。该局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12+3”项目,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优先保障扶贫开发项目用地。今年大道村完成了卫生室建设和7户危房改造工程,对这些涉及到用地的项目,工作队安排了专人组织报批,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实行建设用地应保尽保,优先报批。积极帮扶发展产业。和村“两委”一道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农户发展优势畜禽产业。2016年,贫困户张冬建的养鸡场出栏活鸡5000余只,年收入达10万元,贫困户陈立华饲养肉牛4头,年收入达3万元。帮助村里成立了红薯种植合作社,动员34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厂签订了收购协议,畅通了产品销路,可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农户人均增收近千元。搞好环境整治,提高农户生活品质。协调县有关单位为大道村安装喇叭20只,垃圾焚烧炉10个,完成大龙组至茶叶组250米道路的硬化,同时该局安排了10万余元资金用于大道村亮化工程,为大道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盏。该局还对联系的非省定贫困村石江镇和平、双玉、联合三个村在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过程中资金短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在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逐一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帮扶资金9万元。
统筹避险搬迁,整合项目资金。针对全县部分地区处于山区,部分贫困人口依然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由于居住地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欠缺导致返贫现象较为严重的实际,结合国家和省市扶贫开发相关政策,该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洞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确定了易地扶贫搬迁统规统建流程和年度计划,该局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资金共200万元,将优先考虑贫困村的地质灾害户,对贫困村确定为地质灾害搬迁户的农户,将给予每户5万元的补助,今年以来,完成了全县1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1948户贫困农户建房用地的土地测量工作,对少部分确实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点,已经完成调规等相关准备,确保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健全土地整治建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大相关设施建设是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时,该局鼓励施工单位优先吸纳当地农民用工,尤其以贫困户劳动力优先,以工代农有效缓解了当地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农户经济增收。围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拓宽补充耕地途径,完善考核机制,落实资金渠道,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管理,全面提高洞口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稳定持续有效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