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李嘉诚、潘石屹和王健林疯狂抛售地产背后的玄机

2022/8/14 14:37:20发布64次查看
7月10日,万达将旗下的76个酒店项目以及13个万达文旅城以630亿的价格给融创孙宏斌。有人说这对王健林来说完全是打包贱卖,因为13个万达文旅城,即使当地皮卖,也能卖个几百亿,结果296亿卖给了融创,一分钱没赚不说亏得还不是一星半点。不仅如此,万达还托银行向融创放贷296亿元,确保融创能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自己的项目,顺利当个键盘侠。随后,融创中国复牌涨3.24%。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有点不懂王大首富的套路了,“商人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
大佬们“卖卖卖”地产成瘾
不出所料,这件事立刻引发各大媒体人的种种分析猜测,广大网民也是被此事件的众多议论纷纷刷屏。但还没完,7月25日一早,有关王健林卖掉南昌西湖万达广场和江苏盐城万达广场的新闻又不胫而走。这次王健林竟然卖掉了万达的核心资产,其中,南昌西湖万达广场的接盘者为珠江人寿。受此影响在港上市的万达酒店发展早盘出现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到12.5%,随后涨幅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万达酒店发展报0.79港元,涨幅9.72%。
而在万达出售项目股权和酒店前的7月5日,潘石屹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召开渠道沟通会,宣布要把北京光华路soho和上海凌空soho卖掉。业内人士估算,如果这两个项目成功出售,可能将给soho中国带来超过100亿元的现金。
早在2014年2月28日,soho中国宣布将其在上海的两个项目“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以52.3亿元的对价,出售给金融街控股。
6月26日,soho中国以35.73亿元整售上海虹口soho。
但值得注意的是,潘石屹在2012年的年中业绩会上宣布,将告别以往的散售模式,从“开发-销售”转向“开发-自持”。
有媒体称,在宣布转型后,潘石屹几乎一年甩卖一个项目。对此,潘石屹并不认为卖卖卖是因为转型不理想。相反,在潘石屹眼中,soho中国的转型是成功的。因为2014年至2016年,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分别为4.25亿元、10.52亿元和15.11亿元。从2014年始抛售的五个半京沪物业资产,到今年抛售的物业,有媒体预测潘石屹可套现超过340亿元。
到底是“轻资产转型”还是“房地产危机”
对于密集抛售的原因,潘石屹在7月7日的发布会上给出了解释:
1、“近期公司频繁卖项目的钱主要用于soho 3q的业务拓展升级与分红。”
2、“soho中国做生意最基础的原则,是在低价时买入,高价的时候售出。之前soho中国进行了大量的采购,现在的资产价格相当高,所以会处置一些资产。”
3、“随着北京市的商业物业不能散售这个文件的出台,就标志着商业物业除了整售这一条路,其它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的大的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也逼迫企业只有走轻资产这一个路子,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有专业人士分析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逻辑得出结论:不管是王健林还是潘石屹真的很缺钱!现如今,房地产被高压调控、借贷成本不断攀升以及其他监管的作用下,他们这种高负债重资产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还摆出了以下证据:
首先,之前王健林就坦言:“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说明万达现在已经火烧眉毛啦,还贷的压力已经大到要割肉还债的地步了!
再一个,6月份的时候,万达经历的股债双杀,传言银行大幅抛售万达债券,并收紧授信额度。和上面的话联系起来,寓意明显。像万达这种典型的高负债房地产企业,必须依靠不断向银行、债市来融资,来维持其数千亿的资金流转需求。
猜测归猜测,王健林给出的官方回应却是:为了“大幅降低万达商业的负债,并进一步实现轻资产化运营”。
中国经济正在下行,但负债又在迅速增长,很多贷款都涌入了房地产市场。王健林说,“如果去杠杆速度太快,对经济非常不利。所以,必须等经济开始反弹,才能逐渐地去杠杆,去债务。”王健林已经不只一次提醒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了。大连万达集团也在逐渐缩减房地产业务,并开始进军潜力更大的娱乐,体育和旅游行业。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麻省理工(mit)的也在一次讲座中表示,出台房产税十分必要,否则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李嘉诚曾说过:过去10年内中国的房价整体处于大幅上涨的状态。不过,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如果你想要炒楼,不要搞。这个时候楼价还是挺高的。但是如果你自己是能应付得过来的,收入还可以支付得来的,买楼是支持的。因为我看不出楼价这一两年会跌,因为购买力实在是挺强的。”
李超人说话还是能信的,老爷子67年来几乎没做过亏本的生意。他说,“只要你的信息是正确的、判断是正确的,是不会走错路,会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业内业外,大神还是小白,专家或是“砖家”,对于房产经济走势判断都各不相同,再加上开发商的鼓吹,楼市风云总叫人看不清。谁又敢断定未来趋势呢!
不是“国内资产转移”而是“海外资产化”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起,万达海外投资额已累积高达2451亿(全部折合成人民币)。
对此,可以很明确地说,万达这是卖掉了大部分地产项目,买下美国和欧洲的许多院线和影业公司,扩张文化产业。但这一过程也无疑是“海外资产化”,而且海外投资中不乏地产项目:收购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项目,计划在印度哈里亚纳邦建设万达产业新城,合作投资巴黎文旅项目europa city……
大家是否还记得,2015年9月令所有舆论炸锅的一篇檄文,由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发出的“别让李嘉诚跑了!”
2013年10月,李嘉诚以11.55亿美元的高价将一年前刚刚收购的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开始抛售上海物业开始到2016年10月26日,李嘉诚宣布以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30亿港元)卖掉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创出整个中国乃至于亚洲的单一物业交易记录结束!
有机构统计,李嘉诚近几年套现内地资产金额达到上千亿元。
作为香港商人的李嘉诚自然而然的被舆论扣上了“跑路”的帽子。但其实他当时做的和现在内地首富王健林做的如出一辙,因为在卖房的同时,他在英国买电信、买电力、买天然气,投资超过250亿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2445亿)。当地英国媒体也无不感叹:李嘉诚买走了大半个英国。
而在这一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大潮里,可不只有万达。单看近一个月,消息就特别多:
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和种子公司先正达,交易终于完成。
均胜电子控股的美国百利得宣布将以15.88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集团。
航天建设集团并购德国wks公司交易完成,作价未公布。
万科宣布,携手厚朴、高瓴资本等财团,拟以159亿新元(约785亿人民币)收购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
从2016年说起,李嘉诚带动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迎来大爆发,胡润研究院《2017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显示,2016年海外投资并购累积宣布的交易金额为2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部分交易在今年完成)
机会与利益最大化才是唯一的目的
跨境并购热潮背后,潜在的资产转移问题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尤其是2016年第三季度,资本账户2075亿美元的创纪录逆差后,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于是,2016年12月-2017年5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
刚过去的一个月确实波诡云谲,贾跃亭去美国造车,有人说他跑了;soho中国宣布整售两个地产项目,有人说潘石屹要跑了;董建华家族将东方海外售予国资委旗下的中远海控,又有人说董建华也要跑了……
其实早在2015年的哈佛大学演讲中,王健林就回应过:
“海外投资的结果确确实实就是‘资产转移’或者说是资产在海外的新增。但资产转移或者在海外投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法和不合法之分。万达的钱既不是偷的抢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们辛辛苦苦赚出来的。我们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无论是商人还是这些国企,他们无疑只是在寻求更大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进而得到更大的收益和发展。他们没有触犯国家任何法律法规,没有在国内留下任何债务风险(这一点很关键)。在国内市场吃饱喝足、腰包鼓鼓后走出国门布局全球也是对他们而言相对明智和必然的发展方式。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不是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在商界翻云覆雨,你可以把这一切当作“中企走出去”的明证,也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企业赶英超美,吞并全球。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