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波纹补偿器晶间腐蚀
当波纹管、伸缩器、补偿器等金属材料发生晶间腐蚀时,其特点是在宏观上金属的外形尺寸几乎不变,有时,表面仍保持金属光泽,但其强度和延性下降。受冷弯或受工艺流体(特别是含固体粒子时)的剧烈冲击,或受强烈的机械碰撞后,表面出现裂缝,严重者呈现酥脆,稍加外力,晶粒即行脱落,同时失去金属声。在微观上进行断面金相检查时,可看到晶界或其毗邻区域发生局部腐蚀,甚至晶粒脱落,腐蚀沿晶界均匀发展引起一下两种腐蚀变化:
1晶间变化引起不锈钢波纹补偿器渗水:因为室温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约为002%~003%,而一般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均超过此值,故多余的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在晶间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如(crfe)23c6等。数据表明,波纹管补偿器铬沿晶界扩散的活化能力162~252kjmol,而铬由晶粒内扩散活化能约540kjmol,即:铬由晶粒内扩散速度比铬沿晶界扩散速度小,波纹管补偿器内部的铬来不及向晶界扩散,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晶界附近,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大为减少,当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低到小于12%时,就形成所谓的“波纹管补偿器贫铬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波纹管补偿器就会失去耐腐蚀能力引起波纹管壁渗水、爆裂。
2晶间腐蚀引起不锈钢波纹补偿器波纹管开裂:对于不锈钢波纹管来说,通常产生晶间腐蚀是由于其敏化或成分不合格所致。对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其敏化温度范围为400~900℃;对铬系铁素体不锈钢,其敏化温度在925℃以上;对铬锰氮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如果波纹管其中的铁素体呈连续网络状分布,则具有晶间腐蚀敏感性。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即离熔合线3~5mm处,因为遭受敏化的区域很窄,倘若发生腐蚀,则看上去好似一条沿着焊缝与基体金属相熔合处的沟槽,这种晶间腐蚀即所谓的“波纹管刀状腐蚀”即补偿器波纹管开裂。
以上就是关于不锈钢波纹补偿器腐蚀问题的两大因素分享,希望用户门在平时的使用中能多加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