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针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之声有增无减,逆全球化上升,全球化遭受挫折。“亚洲和新兴经济体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并已崛起为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对话平台之一,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论坛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与呼。”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
据介绍,根据这一主题,2017年年会拟分为全球化、增长、改革、新经济四大板块。其中,“更加包容的全球化”是年会的基调。年会拟在25日开幕式当天下午增设全体大会,邀请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家、学者,就全球化的未来展开专题讨论。
事实上,逆全球化的风险以及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7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5年东亚成员贸易急剧下降,由2014年2.5%的年增长率跌入负增长区间,这是金融危机之后亚洲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进口贸易的下跌,2015年,亚洲的进口下降8.5%,超过出口7.1%的负增长。
通过对相互贸易依存度指标体系、生产依存度指标体系等指标分析,该报告还得出结论,在贸易放缓的形势下,亚洲在贸易、生产和金融方面的一体化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原因是亚洲经济一体化受到了外部侵扰(比如TPP谈判等),阻碍了亚洲经济体间的联系。”报告指出。
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索伯特卡表示,“近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这将冲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尽管有些国家认为双边贸易是发展方向,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世贸组织成员采用双边机制,这将衍生出监管和贸易规则的复杂性,全球贸易成本将被推高。全球整体贸易格局也将难以把握。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将同时伤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难以稳定。
尽管存在挑战和风险,但新兴经济体经济向好势头明显,竞争力仍维持稳定,有望为全球化动力提供支撑。
报告指出,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缓慢回升以及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的成效逐步释放,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得到抑制,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2016年包含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的E11整体经济增长率为4.4%。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欧盟和七国集团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和1.4%,远低于E11的经济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