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归《歌手》的舞台上,李健重新填词演唱了十年前的《异乡人》。
他说07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北京风特别大,下班的时候大家都在跑,
看到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卑微的,有钱的,贫穷的,
其实都在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真正在异乡,属于你的空间。
十年前有句话是“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十年后加了句“故乡却已成他乡”。因为现在的理解跟十年前不一样了。
而且很喜欢李健的一点是,是他对于生活的乐观和幽默,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挫折,他不喜欢夸大苦难,而是淡然接受并让它们成为自己成长的养分。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聊买房的事情,身在深圳这样的高房价城市,
深圳买不起,故乡又回不去,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以后会生活在哪座城市。
毕竟在租住的房子里,始终都少了点家的味道。
来深圳第三年,这是我第五次搬家,从关外到关内,从宿舍到农民房到小区,也算是很挺折腾,
但是每个住过的地方,也都觉得开心和怀念,这可能要感谢那些陪我一起住过的人。
在决定租下现在的房子的时候,我还是很开心的给丹仔发微信说“感觉一切都越来越好了,至少住的地方是的”。
丹仔说,工作也会的,生活也会的。
那一瞬间忽然整个人被这种能量所填满,并不是感受到了希望的光芒,
就是觉得这样一步一步遇见更好生活的感觉很踏实。
前不久有篇文章《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引起了朋友圈和知乎一系列的转发和讨论。
毕业于top2学校的博主分享了在北京念书4年,工作近十年的奋斗的故事。
夫妻双双毕业于top1.2的北大清华,两人从湖北五线小县城考到北京,
在这里念书、结婚、生完二胎,最后决定全家迁回二线城市武汉。
看完整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真羡慕这些top1.2学校毕业的人,
即使你再低调,即使你再强调社会平等,他们的人生里始终都是带有优越感的,
这种优越感也许并不是他们自己故意想要表现出来的,但是这个社会就是会给top1.2的人多一些关注。
对于一个问题的发声,影响力远远大于一般学校的人。写一篇文章,引起共鸣的可能性更多,十万加的可能性也更多。
因为大众总是有一种感觉,top1.2学校的人都这样了,那我们这些普通学校毕业的人又还能怎样?
很同意作者里面的一个观点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
但并不同意“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这种话”,一是觉得这种话有点矫情,二是觉得这样的话也只有那些有房的人才有资格说,三是觉得房子跟爱本身就并不是矛盾,他们完全是可以相生的。
其实房子一直都很重要。想要在一个城市扎根,没有自己的房子,你始终不会有家的感觉。故乡回不去,城市安不下脚,从一个地方搬家到另一个地方,始终都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
但是房子是否买得起确实是个问题。我是觉得房子不是不重要,只是你在还没有能力的时候,怎样去面对渴望拥有但又不能拥有的矛盾。
不过如果让一套房子,把自己搞的身心疲惫,压力山大确实不值当。
所以我对于房子的观念就是,买得起有刚需就买,买不起有刚需,那要不就努力挣钱,要不就调整好心态,要不就退回到二线城市。
毕竟能增加你生活幸福感的东西,除了房子,还有很多别的东西。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开心为上。
比起做一个成功的人,更希望你是一个幸福的人。
ps:要谢谢在后台提醒我又到更新时间的丛丛同学,在自己想懈怠的时候,有人提醒绝对是继续写下去的很大一动力呀。
也没有想过自己要写的多好,观点要多深刻,我觉得如果我写的这些能陪伴你,能让你喜欢,已经是我人生一大幸事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