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城市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城市居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自身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出现过多起诸如儿童误驾公交车以及公交车遗失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究其原因,是由于公交车辆疏于管理造成的。从技术角度讲,是由于公交车辆对驾驶者的合法身份没有做到精准的识别造成的,这也是现有公交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
现有的公交车辆与驾驶者之间的身份识别往往依赖车载钥匙,而且车载钥匙一般都会放置于固定的位置。驾驶者只要获得钥匙,无论其身份如何,是否有驾驶该公交车的操作权限,理论上都可以操作公交车辆。但是,如果驾驶者不具备驾驶能力或者不应该获得操作公交车的权限,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公共交通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确保车辆驾驶者合法身份的智能车载终端。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智能车载终端的智能公交车辆。该智能公交车辆可以通过智能车载终端对其驾驶者的合法身份做出识别,以确保只有合法驾驶者才能驾驶该公交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智能公交车辆的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识别装置,用于识别驾驶公交车辆人员的身份;
显示屏,该显示屏至少能够连接公交车辆上的视频监控设备;
车辆状态接入端口,用于连接公交车辆上的车辆状态监测装置;
第一通信装置,用以建立与该智能车载终端外部的公交管理平台的通信连接;
控制器,其分别连接生物识别装置、显示屏、车辆状态接入端口和第一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对公交车辆所属位置的定位,该智能车载终端还包括有获取该智能车载终端所处地理位置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连接控制器。
为了满足该智能车载终端与公交车辆上其他具备短距离通信设备的通信和交互,该智能终端还包括短距离通信装置,该短距离通信装置连接控制器。
可选择地,所述短距离通信装置为wifi通信模块或者红外通信模块或者蓝牙通信模块。
为了便于实现公交司机利用该智能车载终端与公交管理平台进行语音交互,该实用新型中的智能车载终端还可以包括有音频输入装置,该音频输入装置分别连接控制器和第一通信装置。
出于应对驾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车辆故障问题,该实用新型中的智能车载终端还进一步包括救援呼叫按钮,该救援呼叫按钮连接控制器。
另外,具体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辆状态接入端口通过can线连接公交车辆上的车辆状态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所述智能车载终端的智能公交车辆,包括视频监控设备、车辆状态监测装置以及控制该公交车辆启动的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至少连接视频监控设备,所述车辆状态接入端口连接车辆状态监测装置,所述控制器连接中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所述智能公交车辆的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包括有公交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库以及与第一通信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所述数据库内存储有供公交公司人员调取的共享资料。
为了满足方便公交公司人员的学习或者培训,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还包括供公交公司人员调取数据库内共享资料的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与公交管理平台通信连接。
再改进,所述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在公交车辆的乘客上车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在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车载终端安装到公交车辆上后,通过智能车载终端的生物识别装置首先识别驾驶公交车辆人员的合法身份,并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把驾驶权限和进一步操作权限赋予通过合法身份识别的人员,进而由公交车的中控装置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启动车辆,从而在根本上杜绝了无授权操作权限(驾驶权限和进一步操作权限)的人员驾驶公交车辆的可能性,提高了公交车驾驶的安全性;也就是说,经过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合法身份识别是驾驶人员具备针对公交车辆驾驶权限和进一步操作权限的首要必需条件,即驾驶人员只有满足了该首要条件,才能执行车辆驾驶和进一步操作;
其次,本实用新型中的该智能车载终端不是随车辆出厂时就固定安装好的,只要将其安装到能够与其适配连接的公交车辆上,该智能车载终端就可以与公交车辆上的中控装置连接,满足了利用同一个智能车载终端在不同公交车辆上的回来调换使用需求;
再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包含有安装智能车载终端的公交车辆,智能车载终端能够与公交管理平台建立连接,方便了驾驶人员利用智能车载终端与公交管理平台的信息交互、故障报修和应急救援;
最后,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内具有供公交公司人员调取的共享资料,公交公司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用户终端调取数据库内的共享资料,完成远程学习和培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车载终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公交车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车载终端,包括:
生物识别装置11,用于识别驾驶公交车辆人员的身份;该生物识别装置11可以是人脸识别装置或者指纹识别装置等常规的基于生物特征信息实现的识别装置;例如,本实施例中所选择的生物识别装置为人脸识别装置;
显示屏12,该显示屏至少能够与公交车辆上的视频监控设备连接;视频监控设备采集到的视频信息会通过该智能车载终端的显示屏显示出来;其中,显示屏12与公交车辆上的视频监控识别之间优选采用插拔式的连接方式,以实现数据的交互需要;当然,显示屏12也可以显示公交车辆上的相关运行状态参数;
车辆状态接入端口13,用于连接公交车辆上的车辆状态监测装置;例如,公交车辆上的车辆状态监测装置可以包括有车辆的运行状态采集装置和车辆故障信息采集装置;优选地,车辆状态接入端口13与公交车辆上的车辆状态监测装置通过can线连接;
第一通信装置14,用以建立与该智能车载终端外部的公交管理平台的通信连接;
控制器15,其分别连接生物识别装置11、显示屏12、车辆状态接入端口13和第一通信装置14。
另外,该智能车载终端满足了同一智能车载终端在不同公交车辆上的回来调换使用需求。为了帮助公交管理平台可以掌控该智能车载终端所处的公交车辆位置信息,智能车载终端还包括有获取该智能车载终端所处地理位置的定位装置16,该定位装置16连接控制器15。此处的定位装置16可以是北斗定位装置,也可以是gps定位装置或者其他系统的定位装置。
为了便于利用更为集中的控制车辆上的其他设备,该实施例的智能车载终端还可以包括短距离通信装置17,该短距离通信装置17连接控制器15。例如,短距离通信装置17为wifi通信模块或者红外通信模块或者蓝牙通信模块。
出于方便驾驶人员与公交管理平台的语音交互需要,此处的智能车载终端也可以还包括音频输入装置18,该音频输入装置18分别连接控制器15和第一通信装置14。
另外,也可以在该智能车载终端上设置救援呼叫按钮19,该救援呼叫按钮19连接控制器15。这样,在驾驶车辆遇到问题需要救援时,就可以通过操作该救援呼叫按钮19,以与远端的公交管理平台建立连接,进而告知该车辆的具体救援信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智能车载终端的智能公交车辆,包括视频监控设备21、车辆状态监测装置22以及控制该公交车辆启动的中控装置20,智能车载终端的显示屏12至少连接视频监控设备21,智能车载终端的车辆状态接入端口13连接车辆状态监测装置22,智能车载终端的控制器15连接中控装置20。
在将智能车载终端成功安装到公交车辆上后,驾驶人员需要首先在生物识别装置处做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后,该驾驶人员才会被允许操控该智能车载终端,以在驾驶过程中通过显示屏了解车辆的运行装置以及视频监控设备所采集的视频信息。也就是说,智能车载终端的生物识别装置首先识别驾驶公交车辆人员的合法身份,并将身份识别结果发给控制器,以由控制器把驾驶权限和进一步操作权限赋予通过合法身份识别的人员,进而由公交车上的中控装置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启动车辆,从而在根本上杜绝了无授权操作(驾驶权限和进一步操作权限)的人员驾驶公交车辆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经过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合法身份识别是驾驶人员具备针对公交车辆驾驶权限和进一步操作权限的首要必需条件,即只有满足了该首要必需条件,才能执行车辆驾驶和进一步操作。如果驾驶人员仅仅有公交车的启动钥匙,但是该驾驶人员却没有通过智能车载终端针对其合法身份的识别,那么,该驾驶人员仍然无法驾驶配备了该智能车载终端的公交车,有效避免了他人误驾公交车或者盗窃公交车辆。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智能公交车辆的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包括有公交管理平台3,该公交管理平台3具有数据库31以及与第一通信装置14建立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32,数据库31内存储有供公交公司人员调取的共享资料。例如,这里的共享资料可是学习类电子资料或者培训类电子资料。
为了便于公交公司人员可以去调取其所属公交管理平台处的共享资料,该实施例中的车载管理系统还进一步包括有供公交公司人员调取数据库31内共享资料的用户终端4,该用户终端4与公交管理平台3通信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公交公司人员利用自己的用户终端与公交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需要,也可以达到远程接收培训的效果。
该实施例中的视频监控设备21优选安装在公交车辆的乘客上车口处,以方便智能车载终端1在获取到车辆的监控视频后,由控制器15根据视频监控设备21采集的视频做客流人数统计,再由显示屏12将统计的客流人数情况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