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准确说,银监等部门只是说了需要电信经营许可,但是并没有说那种具体许可。
但因为有“涉及经营性电信业务的”,所以大家立马就想到了icp备案。因为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292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简称icp管理办法),国家对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icp实行许可证制度。
所以当中介大张旗鼓开始宣扬icp报价30万的时候,澎湃无疑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说:错了!要的是edi。
到底edi 和icp的区别在哪里?九点半君之前就在以前的文章中,给家详细解释过:当前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根据业务规模经济效益性、对电信市场的影响程度等考虑划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进行管理。
第一类包括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
第二类包括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信息服务业务。
edi许可证是指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而icp许可证就是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中信息服务业务中的一种。
彼时,九点半年君就已经辟谣,称办理edi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被误读。结果,事情到了今天,果然出现了神逆转!财新引用工信部的人士称,p2p平台在电信部门需要办理的许可证只有一个,即《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许可证的各项业务形态中,p2p对应的是确实是“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一项,但该许可并不等同于此前纷传的edi证!
从icp到edi再到这个没有英文简称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少还没有办证的p2p平台老板已经表示蒙圈了!这其中,不乏很多本身就有转型压力的中小平台。
有位中型平台的老总甚至直言自己要得了焦虑症。“中小平台的信息渠道比较少,并非监管的座上宾”,他表示来自监管层的意思,等到自己反应过来已经滞后了,主要依靠信息就是圈内传闻以及媒体报道。
据此前有名业内人士透露,在8月监管细则落地后,不少代办icp的中介都曾经报价说可以代为办理,但是随着传闻和政策一改再改,不仅平台不着急办,连中介也不敢打包票了。“我们也联系过一些自称办理电信许可的中介”,上述平台老总表示,有中介很实诚的表示其实自己也不清楚,而且对于拿证的时间并没有把握。
据盈灿咨询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35家,其中仅有31家平台获得edi许可证,约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39%;247家平台获得icp许可证,约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1.05%;27家平台同时拥有icp许可证和edi许可证。
按照目前行业内的说法,想要拿到icp等类型的许可证,必须先完成金融机构备案,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办)认定后,由金融办开具推荐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批文),才可以办理。不过这一说法也被某地的金融办工作人员予以否认。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p2p平台的备案工作确实有局里的银行处代为监管,但实际上,金融办暂时不会出具任何推荐函给电信主管部门(通信局)。
不过数位曾经联系过电信主管部门的p2p平台都表示,通信局方面仍然要求金融办的批文,才可以按照流程进行,即首先要金融办认定平台合规,然后才可以领证。
其实不少p2p老板在纠结这个证的时候,九点半君已经明白了大概的内心逻辑:先拿icp或者edi,然后就找银行存管,最后控制限额走向合规之路。
但其实九点半君倒是觉得,平台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先考虑自身能够做的,比如超出限额的,能够想着依靠自身的转型先合规,毕竟管理好自己才是第一步。
九点半君同意部分业内人士的说法,无论是icp还是edi,只要有详细的指引,都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此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九点半年君觉得风控和内部治理才更关键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