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一切,新时期的大机遇
2013年11月中旬,马化腾在腾讯we大会上讲到,未来互联网的趋势与机会,第一个就是“连接一切”,移动互联网让手机成为人体器官的延伸,并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一个星期之后的微信合作伙伴沟通大会,微信表示微信开放平台最为重要的任务,是为各行各业的开发者提供连接的能力。之后,连接便成为了一个热度持续上升的名词。基于移动搜索,百度也一直都在尝试着与其他行业建立连接,推出了轻应用、直达号等一系列产品。阿里巴巴虽未有如此鲜明地提出连接,但其大连接的决心也是同样的坚决,不断推进着基于手机淘宝、支付宝等的多样化连接方式。
其实很多人都提过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连接,因为连接之后才有价值的创造与再造,可以说连接为商业世界的发展注入了惊人的活力,也创造了很多神话。百度基于搜索引擎实现了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腾讯基于即时通讯工具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阿里巴巴基于电子商务以物品为中介重构了人与商家之间的连接。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连接百度通过改变信息传播的形式与方式创造和颠覆了广告产业,腾讯在人与人连接的基础之上最大化了社交的商业价值,阿里巴巴则在人与商家的重构中使得商品的流转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渗透的时代,智能手机实现了每个人的实时在线,物联网的发展将更进一步推动每一个物体的联网,在线与联网之后我们就有了建立更多连接的可能,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等等都可以重新连接和组织在一起,由此带来的可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再造,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机遇。
连接如何创造价值?
因为互联网时代基于连接创造的巨大商业价值,也因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建立更多连接的可能性,所以连接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思考新时期战略的一个重要维度,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连接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通过互联网广告,将线上流量导向线下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连接,但是大多情况下这种连接只是处于非常浅的层次,所以价值也就有限,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这种连接难以发酵,很难建立更多的再连接关系,因此也就难以持久。连接不是两个事物简单的对接,连接是否有效,以及能否产生我们想要的价值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
首先,连接的有效性和能产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能否最大程度上契合用户的使用场景,并实现传统价值链的颠覆与再造。任何互联网产品在创新的同时越契合用户通常的使用习惯,就越有成功的可能,否则就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也需要非常久的时间去培养和教育用户,这是一个非常痛苦且失败率很高的过程。百度的搜索、腾讯的社交和阿里的电商都是基于人们业已存在的巨大需求,在使用方式上也最大程度上顺应了用户的习惯,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契合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外,连接的过程还要通过对传统价值链的颠覆与再造提升行业的运作效率,如此才能建立持久、有价值的连接关系。打车应用的流行不仅在于建立了出租车司机和用户之间的连接,而是通过颠覆和再造打车服务的价值链,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为用户和司机都创造了价值。对于用户来说,出行的选择更加丰富了,成本降低了,出行的体验也上升了;对于司机来说,可以更为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减少了空载率,也增加了收益。
其次,连接只是启动世界的第一步,连接的价值能否放大,能否形成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取决于连接之后的交互,包含连接双方的交互,连接双方与周围人和物的交互等。因为只有发生了交互,才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也才有放大连接建立更多连接的可能。有价值的信息越多,实现的再连接越多,那么这种连接就越有效率,越能长久。没有有价值的信息产生,没有实现更多再连接的可能就只是在形式上建立了联系,但并不能依靠这种联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连接的粘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在连接中通过交互产生了有价值的信息,创造了再连接的可能,那么由此形成的网络效应是非常巨大而且持久的。这样的连接也是一个正向的循环,连接越多,再连接越多,粘性就越大,护城河就越高。我们通过电话、黄页等都能建立人与餐厅之间的连接,但是这一连接过程并没有更多有价值信息的产生,也就没有更多创造再连接的可能。而同样是连接,点评网站不但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用户的点评、喜好等有价值的内容,而且通过他们也创造了无数多的再连接,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连接网络,这无疑会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建立更高的护城河。
最后,连接的有效性和能产生价值的大小还受步长的影响。连接的步长是指能否用最短的路径满足用户的需求,短代表的是连接的效率,也是用户体验上的提升。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百度、阿里巴巴以及腾讯都以步长最短的方式实现了我们上面描述的连接,因此建立了各自的商业帝国。百度基于移动搜索先推出了轻应用,随后进一步升级为直达号,也是想不断缩短连接的步长,简化连接的方式。
今天,传统产业的自我升级、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本质上都是希望能通过新型连接关系的建立再造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实现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想要构建的这种连接关系是否契合用户的使用场景,并同时优化原有的产业价值链条,是否能够产生足够多的交互,以及是否是最短的连接路径将最终决定该商业模式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