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将已审议的《快递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突出以规范促行业发展,规定了简化快递布局设点手续、提供车辆通行停靠便利以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明确了快递服务规则和寄递安全责任,并强调保护消费者和快递从业者合法权益,对加盟经营、损失赔偿、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等作了规范。
众所周知,这是《快递条例(草案)》第二次征集意见。此前的2015年11月,《快递条例(草案)》曾主要面向管理部门和快递企业征询过一次意见,而这一次是向社会全面征求意见,征集的范围无疑是扩大了。此举的必要性在哪里?诚如总理在会议上所指出的,“我们不仅要听管理部门的意见,还要听各家快递公司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快递行业已经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所以,这份草案必须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里凸显的正是快递行业的特点:牵涉多方利益和诉求,出台一部法规必须综合考虑兼听兼顾。
从2015年至今,时间不过短短两年,快递业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作为一个行业,快递和国民之间正建立一种日益紧密的关系,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规模继续稳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00亿件大关,达到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
但在这些火爆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快递行业“最后100米”末端配送问题的痛点,快递网点安家难、快递车辆行路难以及快递智能柜推广难等制约着快递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快递业在飞速发展之余也暴露了从业者、消费者权益保障等问题,尤其是在2017年年初,多地发生快件投递延迟,进而催生了相关快递公司倒闭的流言,这一切又不得不让人正视这个行业繁荣背后的脆弱,并拿出针对性的办法。
经历过舆论所称的“野蛮生长”,铸就了巨大的业绩,但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而获得持久的繁荣,快递业就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拐点上。在这个拐点,鉴于此前相关立法的滞后,当下出台法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