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产配资方式,跟人的年龄、经济环境、可支配财富的多少等是密切相关的,要量体裁衣。
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式及适合人群如下:
一 、储蓄
对个人来说,养老的钱、小孩的学费、学生的生活费、彩礼钱、急需及刚需买房的钱等,这类本金会严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资金,还是应以储蓄为主。
二、银行、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
这类理财产品其实风险也是极低的,很多人担心这类理财产品亏本,小掌想说的是,投资就会有风险,但是这类投资亏本的风险很低。
银行理财产品适合中产以上阶层人士,因为起点高;余额宝类的货币基金适合所有人士。把自己平时零花钱放点在余额宝里面,还是非常不错的。
三.固定收益类的p2p类理财产品
p2p的优势就是门槛低,透明度高,收益也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和余额宝类理财方式,选对好的平台后,收益比较稳定。
投资方面,国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盲目跟风,黄金涨时买黄金买,股票涨时,追着股票买,每天看见各大主流媒体爆p2p的负面新闻,不少人就觉得p2p是跑路、骗子甚至是诈骗的代名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这类现象是披上互联网金融“羊皮”的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类行径,一些媒体的错误解读下,将披着羊皮的狼的现象放大为行业整体现象,在不知情、不了解的情况下,各种愤青的言论批判,却把p2p作为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趋势抛开不提,将政府对互联网金融乃至是p2p网贷的关注、扶持、引导的正面新闻报道淹没其中。
其实投资的事情,赚钱的投资者几乎没有谁会透露赚取收益,也很少有头条新闻报道投资网贷所获得的收益。只要投资人不贪、不懒、不笨,一年投资网贷收益在10%左右是完全可以的。
四、基金、信托类产品
基金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应该说大部分人都参与到了基金的交易之中。比如我们最常见退休金、住房公积金都是属于基金中的一种,除了这些还包括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
投资性基金这个种类就比较繁多,在个人财富较多时,适当分散投资也是不错。
正规的私募基金和信托产品,门槛要求就非常高,一般都是300万资产起步,而且还有其他硬性要求,要买的话,尽量经过正规渠道购买,哪怕是收益低一些,也要侧重安全性。如果自己本身条件还达不到门槛要求,那建议还是别碰。私募基金和信托产品的风险也是偏高的了。
五、选择合适机会抄底自己最拿手的行业
中国有句古话叫:“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一个行业不可能一直都繁荣昌盛,但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只是盛衰周期长短不一。各行各业均如此。如果某行业的现状已经非常困难,多年处于低谷的时候,也就可以考虑进去抄底的时候了,钱少的可以囤货或者是购买对应货物的基金理财产品;钱多的可以直接考虑抄底行业,收购处于低谷行业的资产。在中国,在越多的人不看好的时候,往往是机遇最好的时候。这个看准了,获得的回报率,其实是远高于固定产品收益的,但是风险也很高,很容易抄底抄在下落的刀刃上。但只要不加杠杆,闲钱投资,即使它继续往下落,早晚也会有反弹的时候。如果要加杠杆或者是需要急用的钱投资,这种投资的风险就极高。
六、股市和期货
这两类投资,小掌一直认为期货的风险比股市还高,小掌有个朋友,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有上市公司上班,见证了自己公司股价由发行,在短时间内拉高近一倍后,就开始一蹶不振,将近九年的时间,除了刚上市时火爆了一把,然后就再也没涨回到发行价了,如果从发行价就买入,近九年过去了,目前跌到了只有发行价的五分之一,期间给持有的人发了点白菜钱,美其名曰叫“分红”。这个风险其实是极高的。
至于期货,不懂的人就更别碰了,小掌亲眼见过不少玩期货的朋友和同事,被强制平仓,数万、数十万的本金在几天亏完。期货的风险更高,如果你不懂的话,就不要贸然进入了。
对于优化配置家庭资产,投资人一定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尽量不要去碰,即使要进入,也应以关注和试水为主,而且试水期应该放长远些。没有数年的时间是很难成熟的。在我国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的背景下,多元化配置对家庭资产肯定有好处,但配置的范围及分布办法要因人而变,因势而动,没有适合所有人的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