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他们只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
“在群体当中,任何情绪和行为都具有感染性,众人常被同样的感情所激动和振奋,很容易受别人的意见和主张所左右和影响,这使得群体中的个人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群体虽然理解能力差,但行动能力强;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完全瓦解他们的理解力,可能很快就变成行动”
1
新零售的前奏---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真正的起因,不外乎收入增加、消费者观念变化和对品质品牌以及个性化的追求。
我国正从小康阶段向富裕阶段大踏步迈进,消费正进入第三次升级,即从商品消费到品质消费转型,消费者开始关注健康、品质、环保、体验等带来的价值,服务型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兴的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的8090消费群体,个性鲜明,有自己的主张。消费时,内心真正需求的是功能体验之外的社交价值和自我彰显,糙点儿说就是“每个人不是在装逼,就是在准备去装逼的路上”。
2
新商业地产的前夜---新零售
过往百年,人类社会商业零售领域出现过两次转折性变局:
●1916年,首家自助服务商店的诞生意味着商超行业起源;2002年沃尔玛登顶《财富》500强启动了商超行业的黄金十年。
●2016年7月,阿里巴巴新零售先锋“盒马鲜生”首店在上海金桥开张;2017年1月1日,“超级物种”首店在福州开业;7月,美团点评首家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落脚北京望京;11月,阿里巴巴224亿港币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12月,腾讯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永辉5%股份……零售投资及并购在资本市场风声水起,意味着中国商业零售史,也应该是世界商业零售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一次系统性零售革命。
电商在中国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最高的零售总额占比,让新零售肇始于中国。此为中国商业零售的弯道超车。
中美两国2009年至2016年线上购物增长对比
2017年,我称之为新零售元年。
我们看看新零售(盒马鲜生)的商业模式如何满足或创造了消费升级:
●线下体验引流线上消费。就餐区的口味体验提高了信任,引导消费者放心线上下单。
●消费者下载盒马鲜生应用,绑定支付宝账户,扫码结账。
●付款前可以拆封商品,一边逛一边结账(拿着扫码枪的店员在做奶茶、烤牛排的同时,也能为你结算全场的商品),如网上购物般买完还能接着逛,不需要最后一起结算。
●新零售店面周围 3 公里范围内消费者可以在手机应用上购买超市商品,半个小时就会有盒马配送员将商品送上门。
●货架上的商品都有包含二维码的电子价签,打开应用扫一扫,可以在手机上加入购物车。
●货架间距宽阔,现场购物体验好。
●天猫上热卖的爆款同步在盒马出售,盒马鲜生和天猫的供应链逐步融合。
●盒马鲜生有自己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对于线上订单,负责拣货的工作人员直接从货架上拿货,卖场即仓库,货架上的商品就是全部的库存。
●店铺对区位的要求并不高,因为 3 公里的配送范围,店址更灵活,租金成本更低。
新零售是线上与线下无缝融合的零售,移动支付、无线互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催生了新零售。
可是,新零售的核心不是线上线下融合,也不是人工智能或现代物流,真正的核心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重要事情说三遍。有了数据,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可识别、可洞察与可服务,才可以重构零售活动中关键要素——人、货、场,进而才能生长出与以往不同的零售新生态。
消费者在线上线下的消费行为被记录,被分析,被解读,进而商家能够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服务,而内容能够创造新的流量和零售场景。
新零售首先要实现零售端口的数字化,利用现有的技术把消费行为变成一个真实的数字交易,记录每一笔交易和每一个客户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需求侧指导营销与销售行为,在供给侧指导生产,优化供应链,实现c2b的资源配置。这个全新的模式是新零售的核心。它精准而即时,也是全数字化、数据化的产物。
传统零售的存亡和线上零售的发展趋势犹如凤凰涅槃,浴火而重生新零售。自此之后,再无线上线下之争。
3
商业地产的春天
新零售是以大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人、货、场”重构和升级。而“场”即零售地产、仓储地产。
消费升级和新零售的蓬勃发展都需要商业地产营造场景和体验。
场景分为实体和线上两种不同形式,但是总而言之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某个需求环境下,把顾客与店铺打造的场景融合起来,各种充满设计、个性化的购物环境和商品的陈列,能够带动顾客的情感,营造一个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下的需求,刺激购买的欲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无论生活还是商业,做些哲学层面的思考不无好处。这也是我在文章开篇处引用《乌合之众》的原因。消费升级未必是消费群体有意为之,实体商业只需在购物环境和商品品质、价格上“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完全瓦解他们的理解力”,则消费“可能很快就变成行动”。
我没有恶意,更不会说消费群体是乌合之众,何况自己也是消费群体一员。我只想说,商业地产应审时度势,除了在物理空间和硬件设施方面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和新零售,更要充分认识消费升级并对消费心理加以深入研究,建立“场”环境下的各种大数据,形成商业地产运营的算法,同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引导、培养租户和消费者行为,“众人常被同样的感情所激动和振奋,很容易受别人的意见和主张所左右和影响,这使得群体中的个人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最终提高商业地产的净租金回报率。
需求引领创新,亦或,创新引领需求?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乔布斯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才发现,这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此,实体店也好,商业地产也罢,在消费升级趋势明朗和新零售高歌猛进的当下,需要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才有光明前景。
篇后语
魔都下一场这样的大雪该多好
天气预报昨天就有雪,可昨天上午出去时,阳光那叫一个明媚。车里收音机fm86.9的主持人戏谑说含雪云层尚在苏州上空明天就到魔都。当时我想这么近哪儿用明天。果然,昨天傍晚就开始有稀疏轻薄的雪花飘落。
此时,窗外正下着上海入冬以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友人在群里感慨赋诗说“往昔是梦,来日如谜”,我也附庸风雅地胡诌“飞雪漫天几壶酒,花前月下一盏灯”。
虽然下雪了,但春天并不遥远。
上海5年来最大的雪,25日晚
2018年1月25日 杨斌 上海
杨斌专栏文章:
我在新加坡运作reits上市的那些日子
@“类reits”,你过得还好吗?
你应该知道的财富管理真相
最有钱途的投资风口
金融科技的风该怎么吹
如何发起并管理基金
没出台却圈了粉的网红——reits
千万别特么油腻
税收耍流氓,你该怎么办
融资最重要的事
春光乍泄的商业地产投资价值
你也可以有的上海房地产存量投资“芳华”
“
这里有最干货的金融知识,最宝贵的经验分享,最独到的观点见解
西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