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17亿,同比增长79%,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86%;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83亿,同比增长107%,占手机网民的比例为714%。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庞大,手机网络支付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手机内涉及到的国民账户数据以及隐私信息越来越多,为保障财产与隐私安全,手机安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关注的手机安全问题中,支付、银行、金融等方面账户信息安全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个人身份、地址等信息,接下来是照片等隐私信息。随着我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智能手机与个人财产的关联性越来越高,手机安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国内360、金山等传统网络安全企业,以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布局。
手机安全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病毒拦截与查杀、骚扰与短信拦截、钓鱼识别、手机内存清理、软件管理等服务,在提高智能手机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手机使用体验。除网络安全企业与互联网巨头外,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智能手机厂商也开始加大在手机安全方面的布局,为用户提供专用手机安全软件。随着参与者的增多,我国手机安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手机安全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用户规模增速放缓,手机安全行业用户红利逐渐消失,存量用户的争夺成为手机安全行业竞争的重点。现阶段,我国手机安全行业在支付安全领域的布局较为完善,在个人隐私方面,由于用户安装的app数量不断增多,绝大多数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问题,智能手机用户隐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如果能够加强用户隐私信息安全保护,手机安全企业的竞争力将提高。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智能手机提供的服务增多、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手机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拉动我国进入手机安全行业布局的资本数量不断增多,传统网络安全企业、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均进入布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用户红利的消退,手机安全行业发展进入拐点,存量用户的争夺成为关键,产品安全防护功能的完善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