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出台多项新规,强调对人民币的规范化使用,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态度:人民币不仅是货币,更代表着国家法定金融体系的权威与神圣,不可等闲视之,不可随意亵渎。央行新规是对以往某些认知误区的纠正,也将推动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良性发展。
此次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非规定情况下不得拒收现金纸币,同样是基于对人民币使用价值的保障。对于普通人而言,电子支付手段不过是货币支付的一种,不可能取代纸币成为唯一标准。毕竟,不同的成长背景、个人喜好、知识能力,决定了每个人对于货币支付的态度和方式不同。拒收现金,是对个人多元化选择意愿的不尊重,也是对市场经济自由交易原则的违背。
眼下,电子支付尚未实现也没有必要实现对社会各层面百分百的覆盖。让纸币再度流行起来,给人们多些支付选择,尤其是那些习惯了用纸币的中老年人。如果一味依赖电子支付技术,只会给不少人造成不便及其他负面影响。
在当下金融科技工具流行的时代,我们特别要警惕其演变成某种市场霸权:过度鼓吹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却忽视了纸币的不可替代性;强求所有人都使用电子支付,而将不善于或者不乐意采用这种方式的用户,排斥在主流商业体系之外。
不要让电子支付技术沦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工具。越是技术发达的社会,越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是现代商业文明的应有底色,也是科技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