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美团大众的合并,整个行业格局渐成,腾讯将新美大收入麾下,百度糯米也开始发力进击,阿里新宠饿了么虽然稍弱一线,但也依旧处于第一梯队之末。纵观全年,倒下的o2o虽然众多,但是,这三家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在bat统治的互联网世界,曾经归为阿里麾下的新美大虽然重新抱上了腾讯大腿,但是不免让人觉得有三姓家奴之感,干爹腾讯孩子那么多,对新美大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观察。而饿了么显然更是阿里膝下无子之后的唯一选择,只有百度糯米是百度完全控股,堪比亲儿子,并且在这一年里,逐渐走到了百度的核心战略位置。但是,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时代,单单只靠拼爹就能决定一切吗?或许对这三大堪称小巨头量级的平台来说,并没有这么简单。你的课总裁布局班,为你定制的互联网课程。
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概念包装下的企业,攻城拨寨,不断入侵传统行业的领域;冲击,蚕食,颠覆。。。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总是那么充满血腥,众多传统企业家也开始“琢磨”,“试水”,却鲜有大的作为。一边高歌猛进,一边慷慨悲歌,在此背景下,还未转型或正在转型的传统企业形成了三大派系:
一、全力投入互联网,聘请业界资深顾问或专家,成立专有的互联网决策组织,企业上下大力配合推进;
二、摸不着头脑,各种道听途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始试'投入试点';
三、无动于衷,认为互联网就是炒作的概念,埋头走自己的路。此三大派目前是个大纺锤体态势,比例大致约1:6:3。
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不仅仅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
以上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是否应该转型互联网,结论很清楚,不转必然被社会淘汰;可悲的是接触了许多传统企业的高管仍然对互联网是不听不闻的阶段,经常两手一摊:看我现在不是赚得满好么?马云有说:许多传统企业就死在对新生事物的看法上:1、看不见,2、看不起,3、看不懂,4、来不及;等你觉得好像同行的其它企业开始在做了,你已经来不及了。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死。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 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之所以我们大多人普通,也许就是这样的既定思维,认定一行就要走到底,也许这就是社会的常态,若不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又怎么衬托出成功人士的与众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