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纽扣基本验货方法
1、对照样品或确认小样。看颜色和型号是否与样品相符;
2、钮扣的表面不得有缺口、裂纹、凹凸不平以及明显的划痕;
3、面背无车裂和汽泡;无烂边和厚薄不均现象;
4、花纹应没有明显变形、无白眼和白圈等现象;
5、扣眼应当光洁通畅;针眼没有穿及破裂,要对称并且无大眼。如果为暗眼扣,暗眼槽应光滑、无明显爆裂。
6、电镀或者其它工艺处理后,效果要均一,如果是一些特殊效果无法一致,可以分开包装。
7、同批次钮扣色差应不低于gb250四级标准,与来样相比,应不低于gb250三级标准。
8、包装检验,在外观检验客户要求性能测试全部合格后,再进行分装。在包装时应放入合 格证或其它标签。包装的数量应与规定相符,且每袋实际数量要与规定数量相符,发现因厚薄不一或其它原因超过允差时则要全数检验。
9、急钮车蓬钮五爪钮扣在发货前要试打以测试钮扣性能及可用性,并提供打模和试打样品给客户。
纽扣
二、纽扣基本检测方法
(一)钮扣基本尺寸的测量
1. 电缆截面投影仪的使用
电缆截面投影仪将钮扣按选择的放大倍数(通常放大10倍)投射在投影屏幕上,通过测微鼓轮移动钮扣并通过螺杆的回程测算出明眼扣的孔径及孔距。利用电缆截面投影仪测明眼扣的孔径及孔距较读数显微镜具有操作方便、测量准确的优势,同时也比较直观。
2. 几何方法的运用
对于圆形钮扣的外径直接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若为非圆形聚酯钮扣,用笔将钮扣的边缘描绘于方格纸上,用平面几何知识找出其外接圆,然后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外接圆直径,精确到0.1mm。若为非圆形贝壳类钮扣或非圆形铜质钮扣,用笔将钮扣的边缘描绘于方格纸上,用几何知识找到最大对角距离,然后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到0.1mm。另外,一些难以通过直观方法得到非圆形钮扣外径的,在方格纸中完全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也能计算出外接圆的直径或最大对角距离。
(二)眼孔拉力的测试
对于gbt 28491-2012《钮扣通用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天然贝壳类》标准中规定的眼孔拉力这个物理指标测量6粒钮扣,以最低测试结果为最终结果。而qbt 3637-1999《不饱和聚酯树脂钮扣》中并没有规定眼孔拉力测量的数量及最终结果的表达方法。由于同批同规格的钮扣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个体差异很大,因而取一定数量的钮扣取平均值的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钮扣的性能,采取测量规定数量的钮扣取最低值的方法更加可取,因而对于不饱和聚酯树脂钮扣的眼孔拉力也可参照天然贝壳类钮扣眼孔拉力的测试方法取6粒钮扣测试,取测试最低值作为最终的结果。
(三)钮扣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qbt 3637-1999《不饱和聚酯树脂钮扣 》中并没有规定每一项色牢度中使用的钮扣数量,可参照gbt 29290-2012《钮扣通用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类》。从样品中抽3颗~12颗钮扣作为试样(18l以下包括18l抽12粒;18l以上32l以下包括32l抽6粒;32l以上包括32l抽3粒)。标准中对于贝壳类钮扣及铜质类钮扣耐洗色牢度方法的描述为“用白线将钮扣缝在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布上”,在检测中发现,若只是将钮扣缝在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布上不能准确地考察贴衬布的沾色,采用将钮扣缝在两块多纤维贴衬布之间,这样考察多纤维贴衬的沾色可能更加科学。
(四)重金属及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检测
尽管我国现行的一些服装标准中对重金属含量及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有所规定,例如,fzt 81014-2008《婴幼儿服装》、gbt 21295-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等标准对十种左右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限定,并对可分解芳香胺作出了禁用要求,但钮扣标准中并未对重金属含量及可分解芳香胺进行规定,也没有对钮扣中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及可分解芳香胺的测试方法进行介绍。因此,钮扣方面的国家标准需对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及可分解芳香胺进行限定,检测科研人员也需对钮扣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及可分解芳香胺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完善相应的标准。
纽扣
三、纽扣试验检验方法详解
英国标准纽扣测验方法介绍
纽扣测验包括抗磨性测定、纽扣强度测试、耐洗液腐蚀性、耐洗液腐蚀性、耐干洗溶剂腐蚀性、耐蒸汽熨烫性、耐烫性能、耐热压头压烫性能等。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服装上各种纽扣的测试。
说明1 测试不能直接用于实际衣物洗涤和干洗中,因为其他因素如机械因素等不能在小范围内重复操作,但这一方法能用来检测纽扣是否适用于某些特定或一般的用途。
2.取样
每个测试的分批取样应按如下方法(除强度测试外):
1000颗纽扣随机取5颗样本
1001-10,000颗纽扣 1000-2000颗之内随机取5颗样本,每增加1000颗随机增加1颗
10,001-100 ,000颗纽扣
10,001-100 ,000颗之内随机取15颗样本,每增加10,000颗随机增加1颗
100,001颗纽扣及以上 100,001-1000,000颗之内随机取25颗样本,每增加100,001颗随机增加1颗
在重复试验中,每个测试样品应尽可能地取自同一批产品。强度测定(条款4)除样品个数最少需要10颗纽扣之外,也需要采用上述步骤。
3.抗磨性测定
3.1 概述 本测试用于测定普通服装上各种类型的纽扣。
3.2 原理 将纽扣与一定量的浮石粉末混合,置于圆筒中在限定时间内每分钟转动数圈。然后检测纽扣的外部变化。
3.3 仪器设备
3.3.1 pvc圆筒 内径105mm,长70mm,带盖。筒上水平方向装有60rmin的分马力电动机。
3.3.2 浮石粉末 干燥,商品级,例如,平均直径小于425μm。
3.3.3 天平 测量精度到0.1g。
3.3.4 细筛 孔径约6.7mm。
3.3.5 软刷或拂尘
3.4 步骤 称量出50g,连同下述样品一同放入筒中:
(a)11-25mm纽扣,5个;
(b)26-38mm纽扣,3个。
盖上筒盖,以60转分的转速旋转30分钟。取下筒盖,将筒中浮石和纽扣倒在细筛上,筛出纽扣,用软刷刷去纽扣上的粉末。重复同样的试验步骤,检验所有纽扣样品。
仔细比较样品和没有经过测试的纽扣有何区别。
如果纽扣外表在北空昼光下看不出任何改变,则视为通过测试。
说明1. 在北半球,纽扣表面照明采用北空昼光(南半球南空昼光)或亮度在6001×或以上的相似光源。光线从纽扣上方约45°方向照下,沿着纽扣垂直方向向水平方向目测。
说明2.每批纽扣样品更换一次浮石粉末。
3.5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a)检测结果,通过或未通过;
(b)给出对本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c)使用本测试方法出现何种偏差及其详细数据。
4.强度测试
4.1概述 本试验检测所有类型纽扣(直径10mm或以上)在服装制造或日常使用过程中对强拉或撞击的承载能力。
4.2原理(a)测试纽扣硬度时,在纽扣上逐渐增加张力负荷,直至纽扣表面出现裂痕;(b)从一定高度释放一定质量的摆锤测试纽扣的硬度。
4.3仪器设备
4.3.1张力
4.3.1.1机械传动张力计 夹头间距为6.35mmmin。
4.3.1.2夹牢纽扣四周的夹具
4.3.1.3 1.6mm焊条,可以穿过纽扣上的孔并与夹钳连接。对于其他类型的纽扣*可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水平拉力测试。
4.3.1.4夹钳要在测试过程中一直固定住焊条末端。
4.3.2冲击
4.3.2.1izod型碰撞仪。
4.3.2.2 大小适合固定纽扣的纽扣固定夹(见图2)
4.4测试样本 每次测试随机选择10个纽扣。
4.5步骤
4.5.1张力
将焊条穿过被测纽扣的扣孔(四孔纽扣穿过呈对角线的两个扣孔;带柄纽扣穿过扣柄)。将纽扣和焊条安装在张力计上,逐渐增加对纽扣的压力负荷,直到纽扣或扣柄断裂,记录下压力的牛顿数。剩余纽扣样品采用同样测试方法。
计算出压力平均值,记录最大值最小值。
说明 通常最大和最小值不超出均值的25%。例如,均值为100n,误差不应超过最小值75n和最大值125n。
4.5.2撞击力
将待测纽扣固定在尺寸合适的夹钳上,面朝摆锤。四孔纽扣漏出两孔,两孔纽扣露出一孔。将纽扣固定好后合上夹钳,用随附的螺丝刀将所有部件在碰撞仪台面上安装好。测试小于15mm的纽扣时将摆锤升到位置2的地方,大纽扣需要到位置1的地方。
松开把手,释放摆锤,撞击纽扣。记录下纽扣是否出现折断,破裂或变形。重复测试,直到纽扣样品全部测试完成。
4.6通过或未通过的条件 采用拉力和或撞击力试验的纽扣需要符合下述条件:
(a)拉力测试的纽扣应根据它们的拉力强度和直径分为“轻型”和“重型”。参考表1;
(b)撞击试验中,纽扣不应折断,破裂或变形。
表1 平均拉力强度值
纽扣直径
平均拉力强度(min.)
轻型 重型
mm
大于13
13和16以下
16和23以下
23和30以下
n
65
90
110
130
n
130
155
180
200
4.7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各项
(a) 纽扣强度(见4.6)
(b) 给出对本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c) 使用本测试方法出现的偏差的详细数据。
5.耐洗液腐蚀性
5.1 概述 本测试检测各类纽扣在40℃,50℃,60℃或95℃水中对洗衣液的抗腐蚀性。这些温度涵盖了洗衣过程中从轻柔到强力所有洗涤方式。
5.2 原理 将纽扣和标准的多纤维贴衬织物连同洗衣粉或洗衣液放于洗衣机内在一定温度下搅动一定时间,漂洗并甩干。利用灰卡比较纽扣的颜色和织物的褪色情况。
5.3 仪器设备和试剂
5.3.1 自动滚筒洗衣机,见附件a。
5.3.2 烧杯,或相似容器,容量750ml,可装沸水并且可以盛下全部被测物。
5.3.3 加热烧杯的方法
5.3.4 温度计,量程0℃-100℃。
5.3.5 装抗腐蚀钢球的口袋。未染色的方形棉质斜纹布,约100mm×100mm,将四边缝在一起,内装10个直径为6mm的抗腐蚀钢球。
5.3.6 灰卡,参照英标bs 1006,第a02和a03条款。
5.3.7 多纤维贴衬织物 宽100mm。
5.3.8 皂液,每升去离子水中含5g皂质(参照英标bs1006第c03条款)和2g纯碱。
说明 皂质也可参照英标bs1912。
5.3.9
洗衣液,每升去离子水中含4g洗涤剂(参照英标bs1006第c06条款)和1g纯碱。
5.4组合试样
在第一块纺织物的中心位置等距地缝上需测试的纽扣(不多于5个),
第二块纺织物覆盖其上,布匹四周和纽扣之间用线缝牢。按同样的方法准备好余下的待测纽扣。
说明1 大型的纽扣有可能需要多准备一些的组合试样。每一个组合试样均需单独测试。
5.5步骤 顺序检测各组合试样,如下:
将足够清洗洗衣机半缸衣物的皂液(5.3.8)或洗衣液(5.3.9)放入烧杯中加热至40℃,50℃,60℃或95℃或其他要求的温度。
将组合试样和两袋钢球放在一起。加热烧杯中的液体,使其在两分钟之内达到测试温度+2℃,倒入洗衣机中。当温度降到测试温度后,关上洗衣机盖,以35±2转分钟的速度运转30分钟。
从溶液中拣出组合试样,过水清洗后悬挂晾干。清洗和晾干都应在室温下进行(约20℃)。
将两块织物分开,分别检测。允许用干布擦拭纽扣表面上可能残留的沉积物。
用灰卡对比纽扣的颜色变化和织物的褪色情况。
检查纽扣的破损情况,如:变软,膨胀,起泡,破裂,折损或掉色。
5.6通过或未通过的条件 如符合下述条件则视作通过检测:
(a)在用灰卡检测颜色变化时,纽扣的色牢度不应小于4。
(b)在用灰卡检测纺织物掉色情况时,织物的色斑不应小于5。
(c)没有变形或其他瑕疵。
5.7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需包含以下各项:
(a)检测结果,通过或未通过;
(b)检测温度;
(c)给出对本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d)使用本测试方法出现的偏差的详细数据。
6.耐干洗溶剂腐蚀性
概述 本试验检测所有类型纽扣对干洗剂的抗腐蚀能力。
原理 将纽扣和多纤维贴衬织物连同干洗剂在一定温度下置于一起,过段时间后将其取出并晾干。利用灰卡比较纽扣的颜色变化和织物的褪色情况。
仪器设备和试剂
5.3.1和5.3.7中所述设备
干洗剂 用于工业服装的纽扣采用bs580中1类规定的三氯乙烯;用于装饰的纽扣采用bs 1593中规定的甲氯乙烯。
警告说明1 谨慎操作。因为这些试剂易挥发,对人体有害。
警告说明2 干洗废水不可倾倒于公共下水管中。
6.4组合试样 按照5.4中所述从待测纽扣中准备组合试样。
6.5步骤 依次检测组合试样,如下:
将组合试样和两袋钢球倒入洗衣机滚筒中。将足够清洗半缸衣物的干洗剂倒入烧杯中加热至35℃~36℃,倒入洗衣机中,迅速检测温度,保证温度在32℃~34℃。关上洗衣机盖,以35±2转分钟的速度运转30分钟。
取出组合试样,于室温下(约20℃)晾干。
将两块织物拆开,分别检测。允许用干布擦拭纽扣表面上可能残留的沉积物。
用灰卡对比纽扣的颜色变化和织物的褪色情况。
检查纽扣的破损情况,如:变软,膨胀,起泡,破裂,折损或掉色。
说明 最好在通风橱内晾干衣物。
6.6 通过或未通过的条件 如符合下述条件则视作通过检测:
(a)在用灰卡检测颜色变化时,纽扣的色牢度不应小于4。
(b)在用灰卡检测纺织物掉色情况时,织物的色斑不应小于5。
(c)没有变形或其他瑕疵。
6.7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需包含以下各项:
(a)检测结果,通过或未通过;
(b)给出对本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c)使用本测试方法出现的偏差的详细数据。
以上就是纽扣检验步骤与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其它疑问可以查看测库的qc百科和资讯的其他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