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下来,马伯庸又有一部新的作品会被改编。这一次将由爱奇艺改编成至少3季动画和超级网剧,动画在周四已经上线。《四海鲸骑》以落难太子建文为主角,讲述了他和自己来自不同国家的伙伴在海上寻找佛岛的故事。马伯庸从小看圣斗士长大,这是他的作品被第一次改编成动画。他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配个日文版啊?”
至此,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龙与地下铁》等多部作品,都已经进入了影视改编的通道,正准备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不断占领观众的电视荧幕和电影银幕。
它们多数涉及了一种被他归纳为“历史可能性”的想象办法——比如,谁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但你知道郑和下西洋时真的遭遇了什么吗?不管是在自己的作品还是在自己的微博上,马伯庸用他的想象力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常人很难想象到的设问,延展出了一个宽阔的世界,并且用“对历史的尊重”填满了细节。同时,尽管自称历史小说家,他对于自己的作品如何和现代生活勾连起来,依然保持严肃的态度。
这样的创作方式让马伯庸的作品成为了被影视制作方高度重视的养分:即拥有足够真实的历史细节,尊重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不会担上“篡改历史”的嫌疑;同时又足够有趣、聪明,找到了历史之间充满戏剧性的缝隙,能讲中国观众似乎有些亲切,又挺意外的故事。
“得我特别喜欢写这个东西,写出来以后读者才会认可。”马伯庸试图打消《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对于某种掘金可能性的探寻,“你在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考虑它的商业价值,当你苦心积虑去筹划,说这个东西怎么样迎合市场、迎合现代人的喜好的时候,这个东西多半不会成功。”有趣的是,马伯庸的作品正好完成了他描述的目标。
“历史可能性”
马伯庸的写作起点大约在20年前,当时他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读大学,上网费还很贵。为了省钱,他事先在网吧集中下载好小说,就到学校1小时1元租金的机房里看小说。有次磁盘坏了,小说后半段的内容都不见了。他无意中在键盘上敲了几个字,发现句子居然连上了。
“我也能写啊!”马伯庸对《新京报》记者回忆当时的心情。实际上,这并不是“能写”就可以概括的。在21世纪初的互联网世界,社区小型、但气氛活跃,风格戏谑的马伯庸大受欢迎。对于当时还在新西兰留学的马伯庸而言,这些网友的鼓励让他越写越多,题材涉及悬疑、科幻、奇幻、武侠、恐怖、推理等等,而文体也涵盖了散文、评论和小说。如果你愿意考古,可以在晋江文学城搜索一个名叫“马力”的id,那是当时的马伯庸蓬勃创作欲望的见证者。
最开始引起注意的是一系列戏仿他人的小文章。马伯庸有一篇名为《三篇作文》的作品,分别以田中芳树(日本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作者)、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口吻,写了常见于小学作文题目的“一只小船”、“送伞”和“记一次难忘的劳动”。
如果要为中文互联网找一个“一本正经地说瞎话”的开山鼻祖,马伯庸至少能在这一份名单里排到前三名。在论坛时期,他还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从看阶级斗争本质》。
2005年7月1日,马伯庸,不,刚毕业的大学生马力入职一家法国公司,施耐德电气。但6月30日,他还坐在从朝鲜开出的火车上,不知所措——暴雨冲断了朝鲜到丹东的火车铁轨,他很有可能无法按时到新公司报道。“雨滴在粗糙的玻璃上流泻,勾勒出一个刚入职即被开除的死大学生背影”,马伯庸在自己的文章《十年》里写道。
当然,他没被开除。他甚至还在好几年后,由于“官方历史过于无聊”,给公司写了一个掺杂了“从拿破仑三世到李鸿章和邓小平,从一战、二战到改革开放”的“野史”介绍,传播范围之广,所有来面试的新人都能给老员工复述一次。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把写作当成开会时偷摸进行的一项业余爱好,正经的职业是公司白领。
《十年》实际上是马伯庸在2015年决定辞职成为全职作家时,给公司写的一封告别信。在这十年时间里,马伯庸找到并且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方法论,从一名单纯在互联网上写故事的人,渐渐成长为一个专业作家,保持一年1-2本小说的速度,中间还包括一部系列小说《古董局中局》。
马伯庸在《四海鲸骑》发布会上
“这就是一个创作的次序,首先你会有一个大的主题,比如说,你最遗憾的历史上没发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你最希望看到的历史上的走向是怎么样的?”马伯庸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道,“当你能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其实故事的走向就确定了。剩下的只是为这个方向去增砖添瓦、填充细节。”
这样的尝试首先出现在2006年出版的《风起陇西》,这是一本三国背景的谍战小说,讲魏蜀对峙时期,一个蜀国的小人物奉命追查来自魏国的奸细,最后发现了来自诸葛丞相连环计的故事;而2007年的《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则让想象力发挥的空间更加充足——根据殷商残留下来的青铜器和玛雅文明的金字塔,马伯庸写出了一个上古时代的文明碰撞的故事。
想象力还必须建立在马伯庸的另外一个几乎可以和写作并肩的爱好上——历史考据。马伯庸对于历史细节的积累和体会在某个时间段以历史读物的方式展现了出来。2012年,《明朝那些事儿》还很风行的年代,他出了两本书,一本是和阎乃川合作的《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讲述了电报这一种媒介在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另外一本则是和汗青合著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从中、日、韩三国采集了大量的资料,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汉人皇朝与日本的最后一次战役。
考据中发生的趣事甚至成为了马伯庸拥有400多万名粉丝的微博的“运营方式”。去年3月,他发现有中国有很多类似于“死人湾”、“阴魂镇”、“鬼门”这样阴森森的地名,群众开始热心给他分享各地的有趣地名,直到现在还经常能在他的微博上看到;还有就是,自从他分享过各地特别不靠谱、不符合史实的景点介绍和特产介绍以后,他的粉丝就经常给他发相关的照片。
在闲暇的时候,他就出去采风,几年前就重走过诸葛亮当年的北伐之路。他也经常跟着考古队开墓、探查。前不久,他还去了一趟贵州,考察杨粲墓和海龙屯。
2016年的时候,马伯庸在《澎拜》举办的论坛上演讲,题目是《怎么把小说挂在历史的钉子上》。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满足“硬件”需求,对生活器物和细节的描摹到位。“比如说花钱,明代用银子,唐代用铜钱和布帛、大宗交易用黄金,汉代只用铜钱。”二是满足“软件”需求,要合理呈现当时社会的规则和观念。比如,1980年出版的《金瓯缺》中,徐兴业描写皇帝出行用了“锦布障”,就很有历史感。因为古代贵人出行要遮得严严实实的,不能让外人看到。
当读者对作品内容感到真假难辨时,或许是马伯庸觉得挺有成就感的时刻之一。在接受《上海书评》采访时,马伯庸回忆,《风起陇西》里,曹魏的人曾经评价从蜀国偷过来的弩机技术含量不高,要是让他们来改,效果能好十倍。“书迷以为这是假的,其实于史有据。《三国志·马钧传》记载,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一种进化
这种方法论最新的成果则是马伯庸和驰骋合作的海战题材作品《四海鲸骑》。为了营造一种水光粼粼的感觉,爱奇艺特意把发布会放在了北京海洋馆举办。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大陆文明,大部分传说一定是和陆地有关的。所以,在中国关于海洋的故事、传说和文化,其实是相对边缘化的”,减脂成果喜人的马伯庸站在海洋馆宽阔的水池边上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在14世纪以后,如果能够控制海洋,实际上就能让海洋成为文明进化的大窗口。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但是后来错过了。”
“抓住和中国擦肩而过的、拓展海洋文明的机会”成为了这次的题眼。在这个故事里,除了主角一行人以外,出现了来自日本、印度、东南亚,在未来还会有荷兰、英国等多个国家和民族的角色。
不过,这次马伯庸不再单打独斗了。2016年,他签约了“不那么空”文化(简称不空文化)。这是由前鼓山文化联合创始人“铜雀叔叔”成立的新ip公司。在写《四海鲸骑》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团队在支持马伯庸的创作。
马伯庸将这样的团队形容为一个“美剧”团队。辅助性的历史资料搜集、技术考证、文字修订,都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在去年12月不空文化宣布获得来自华盖资本和新浪阅读的7000万a+轮融资时,铜雀表示,他们希望做一个能够为ip创作者提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配套服务的公司。
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创作视角的补充。3年前《北京青年报》采访他的时候,他就承认过,“我不会写言情、不会写女人,难得写上几段,总被嘲笑是‘直男的想象’。”到现在写《四海鲸骑》,他也依然吐槽自己:“一开始写女主角,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宅男想象中的样子。”
幸运的是,“我们团队里的一些女性成员,包括我们请的外援,他们看到以后就觉得,(女主角)太刻板化了,不太讨喜。”《四海鲸骑》的团队经过不断的讨论后确定,要挖掘角色,特别是女性角色本身的魅力,除了身材、样貌,或者说萌度以外,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人背后的故事。“我们现在喜欢的每一个高人气角色,打动人的一定是这个人物背后的某种性格,因为这一种性格,才导致后面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另外一点则是,“好莱坞有一个定律,给我们的触动很大。这个定律说,如果两个女性角色在一部电影里没有交谈超过5句话,那么说明这个作品至少对女性是有一种比较保守和传统的观点的。”
马伯庸希望能把作品处理得更“现代”一些。“后来我们设定的女主角,和另外一个女海盗,她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世界观和独立的行动线,不会因为受到男性角色的影响就改变。一般我们想着故事结尾男主角和女主角会在一起吧?没有。女主角有自己的事儿,男主角也有自己的事儿,走了,回见。”
关于现代性的思考贯彻了整个故事。马伯庸后来继续深挖故事里人物的想法的时候,做了一个比喻:“我把海上比喻成了北上广,大陆比喻成了老家,其实每个人都在海上找机会、冒险,就是这种感觉。”
文明的碰撞更是海上的常态。“你可以看到,《四海鲸骑》故事里面的郑提督、皇帝、燕王,还有海上的七杀、破军、贪狼和海盗,都会呈现出来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之间的碰撞。这里有一些是小型的,比如说海盗和官兵之间的碰撞;还有一些是更大的,国家和不同的自由而散漫的团体之间的碰撞。虽然我们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理念,但我们会深植在故事背后,让读者能够感受到。”
开发想象力
今年6月,清科创业、投资界和华盖文化在厦门联合举办了一场文化峰会。铜雀在峰会上发表了一个演讲,里面提到不空文化在之前以37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一本“关于海上冒险故事、在微博上连载”的小说的影视授权。马伯庸的作品正在迅速得到影视市场的认可。
除了已经上线的《四海鲸骑》动画以外,爱奇艺还在今年5月举办的世界大会上宣布,《四海鲸骑》网剧将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导演,《湄公河行动》的制片人黄建新担任监制,进行36集电视剧的制作和开发。
爱奇艺方面表示,这次的制作投入将会是“历史级别”的。与之相互映衬的是,马伯庸的另外一部作品《长安十二时辰》则由优酷、微影时代和留白影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