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科技圈被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rm中国)和arm limited(以下简称arm公司)的“声明”与“反声明”频繁轰炸,拉响了继比特大陆之后科技圈的第二场年度宫斗大戏,我们先回顾下他们的各自声明。
10日上午arm中国声明未发生人事异动:
声明来源:arm中国媒体稿
10日下午arm公司声明已罢免吴雄昂:
声明来源:arm公司媒体稿
11日中午arm中国再次表示运营正常:
声明来源:arm中国媒体稿
arm中国与arm公司意思截然相反的声明,让吃瓜群众看得眼花缭乱,其实早在6月4日,围绕arm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雄昂的任免问题,双方就已激烈交锋,双方均宣布对方出局,并引发了争夺公章的一幕;目前所爆出的声明,不过是之前交锋的公开化表演。
那么事情的真相如何?真的只是简单的内部宫斗吗?我们不妨脑洞大开。
双方回应:各执一词
撕扯全面公开化后,双方一度简单回应媒体询问,其中arm公司除了再次申明“声明”内容之外,透露了此次事件源于内部员工、离职员工的举报,经调查发现吴雄昂的一些行为让arm中国内部出现了利益冲突。
而吴雄昂的回应则简洁明了,表示不在乎其在arm中国的职权,但作为创始人,做事要有始有终,需要就宫斗事件给各利益关联方一个交代。
从双方的回应看,arm公司更多的是把其声明再次申诉一遍;而吴雄昂的回应似乎暗示他已成为此次宫斗天平的砝码。不过双方均没有如实还原事件过程及真相。
arm是谁?
“arm是英国公司!”
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真相真的如此吗?我们先回顾一下arm的发展史。
1978年12月,奥地利籍物理学家hermann hauser和他的英国工程师朋友chris curry在英国剑桥创办了一家名为cpu(cambridge processing unit)的公司,原来只是想做电子设备,但因多次购买芯片受挫,于是决定自己造芯片。
此时cpu已改名为acorn,他们全球寻医问药,最终在美国发现了新型处理器方案,即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1985年,在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家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的努力下,acorn成功开发了属于自己的32位、6m hz处理器,这款芯片最后被命名为arm(acorn risc machine)。
从诞生地来说,arm确实来自英国,但1990年11月27日发生了一件大事:arm被收购了!acorn以价值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来自美国的苹果公司以150万英镑、芯片厂商vlsi以25万英镑入股成立合资公司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注意,与芯片名不同)。
arm就这样披上了美国外衣,从此开始ip授权的经营模式。
arm部分芯片型号(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多年经营,arm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于1998年4月17日同时在伦敦和纽约上市。不过随后苹果公司为了筹集资金研发ipod,卖掉了所持有arm股票,arm重回英国怀抱。
苹果公司曾于2010年想以85亿美元二次收购arm公司,但遭到arm董事会的拒绝;不过arm最终还是抵不过金钱的诱惑,于2016年7月以320亿美元委身于日本软银集团,并被孙正义称为“这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交易。”
至此,arm的归属已经很清晰了——一家被美国染指过的日本公司。为什么特别指出arm的发展史,稍后再做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