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杂技表演艺术受百姓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娱乐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咱们就来谈谈马戏杂技表演这个话题。
对杂技艺术属性的理论研讨出现过不少提法,诸如"技巧性""综合性""意境性",还有人提出"文学性"等等,独提出"娱乐性"者不多。似乎杂技艺术一同娱乐性连襟,就有降低艺术地位之嫌,辱没艺术价值之忧。实践上亦是如此二近年杂技舞台上幕间滑稽、助演滑稽等的表演日益隐迹,表演形式风趣,活跃的杂技之作也出现不多。
杂技晚会缺少欢乐的笑声,讲求的只是像芭蕾,交响乐那类艺术的高雅、正统、严肃。任何艺术都是以其特定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段构成其形态,呈现其特征,划分其门类,产生其功能,发挥其作用。杂技艺术是演给社会广大观众看的。我国杂技较世界杂技更为丰富多姿,无论取材来源于游戏活动、劳动本领、体育技能、仿生模拟或其它借鉴,举凡通过可观表演能供观众欣赏取悦的技巧成份皆可入伍。
靠技巧性立足,以艺术性引渡,达到娱乐性归宿,是构成杂技表演"三合一"的本质特征。由可观性技艺表演产生的娱乐功能,是杂技表演的重要文化特性。缺乏娱乐性和表演的可观性,即使是很高精的技巧(如书法,绘画、工艺等)都无法进入杂技领域。
杂技虽不靠台词、做戏反映具体思想和某个主题,却能满足观众健康、正当的娱乐需要,属于通俗性的表演艺术。就其所对应的审美需要层次而言,讲其通俗性也不为菲薄,恰是表明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客观、恰当地认识杂技的文化特性和社会功能,摆正不同艺术的各自位置,探索自身与观众的契合点,有助于我们摆脱杂技娱乐性的困惑,以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观众层次不同的文化需要。
笔者并不热衷提倡唯乐,而是认为在当前杂技理论与实践上,对审美与娱乐这两端不可扬此抑彼或顾此失彼。大量事实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杂技艺术,既有属于体现社会前进方向和人的本质特征的雅艺术一面,也有属于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俗艺术一面。技艺性与娱乐性,社会性与群众性,以及雅与俗的兼具,往往是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也佳的艺术产品。
吴桥县飞飞杂技演出有限公司
138337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