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烟火气”,就是要有颗保民生的初心。“出行,让生活更美好。”老百姓纷纷迈开腿,走出家门,露出灿烂的笑容,才是一个城市最美的表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铁路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铁路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好生活离不开“烟火味”的熏染。众所周知,铁路奋发有为,勇担交通强国的“先行官”,服务大局,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铁路安全稳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当好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广袤的西部,今年确保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先行官”的民生担当情怀,或许能成为西部民众的幸福基石,浓厚的“烟火气”同百姓的生计交织辉映,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多些“烟火气”,就是要有守正创新的决心。为了经济复苏,“先行官”风雨兼程,迈出坚实的脚印。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铁集团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紧扣“六稳”“六保”,在铁路建设、运输经营、科技创新、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方面举措更加有力有效,推动了铁路高质量发展。铁路部门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坚持强基达标、从严务实,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力度,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从这些“烟火气”看出,铁路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程度,还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喜怒哀乐。楼下店铺的豆浆油条,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列车车厢里欢快的笑声,这些汇聚成了人间的烟火味。正如林语堂说:“构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
多些“烟火气”,就是要有发展的信心。国家有召,铁路见行动。今年剩余的200多天里,我们的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为此,党和政府有了“扶一把老百姓”的温暖议题。在城市中允许摆地摊,占道经营,让大街小巷有浓浓的烟火味;在万里铁道线上,中欧班列让“人类大家庭”愈来愈暖,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成果愈加巩固,普速铁路外部环境整治深受民众欢迎,防洪防汛工作深入人心,这些点滴付出,只为呵护百姓出行路上的安宁;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偏远地区,继续开行81对慢火车,让那些山区老乡打通脱贫的“最后一公里”……这样的“烟火气”既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更为全国上下经济复苏添动力,传递着力量、信心和希望。
人间烟火事,最抚凡人心。保持民众出行的本真,留住“烟火味”,不论是有温度的城市,还是铁路的发展,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也需要尽己所能,为这“烟火气”再添“一把火”!(钱龙、高明洁)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