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疫情内外冲击,基建投资回升确定性增强。
疫情持续冲击,内外经济压力下,基建再度成为政策托底首选。专项债下发不断前移、特别国债发行、适当提高赤字率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抬升市场对基建支撑力度的预期,当前市场预期今年基建投资有望回升至至10%-15%区间。
新老基建定义虽不同,但同等重要。
从定义上来看,传统基建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等;新基建则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在新老基建孰轻孰重上,我们认为“老基建”与“新基建”同样重要,且在恢复经济、拉动需求方面,“老基建”的作用或许更加明显;同时,“新基建”的特点为基建设施和高科技技术的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新基建”也要以“老基建”作为载体。整体看,新老基建需协调并重、结合发展,才能起到有效拉动内需的作用。
新基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新基建在高质量发展上更显优势,新基建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的发展。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数量与质量差距,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任重且道远,尤其是在科技、新能源等方面。
老基建拉动内需效果显著,上游周期品需求已逐渐放量。
专项债投放加速叠加基建项目赶工,基建投资对内需拉动效果逐渐体现。从基建的上游钢材和水泥消费来看,4-5月基建项目集体赶工的带动下,4月单月螺纹表观需求同比增长7%,水泥表观消费同比增长5%。铜、铝等工业品表观消费显示,今年以来的基建项目建设全面开花,交运、桥梁、通讯、供电等各类下游需求均在快速释放。我们跟踪4月份表观消费量显示,铜、铝月度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到8%和12%。
稳基建信号明确,基建投资表现值得期待。
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投资进行了更加深入详细的布置,其中“以‘两新一重’建设为着力点,进行重点支持”受到市场普遍关注。结合今年以来各部委多次发声,释放稳基建信号,我们认为后续新老基建投资进一步加码势在必行,基建投资表现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变化或影响基建政策释放力度,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