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云从科技位列美国实体清单,国内AI四小龙齐了

2020/6/3 4:59:34发布92次查看

新冠疫情的乌云还没完全过去,全球众多企业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前景如何依旧是个未知数。就在全球众多国家合力抗疫的时候,美国却在这时候又来给中国动刀子。
5月2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33家中国公司、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包括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奇虎360、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k急送、云从科技、东方网力等等。
ai四小龙全部位列清单
这是美商务部第二次将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机构等列入“实体清单”。
2019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将8家科技公司列入美国贸易管制名单,国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包括在内,再加上此次的云从科技,目前被业界称为“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的四家企业已全部位列“实体清单”。
ofweek维科网
云从科技第一时间对此回应称,公司在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活动,通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伦理标准,并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研技术以及产品向客户提供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云从科技将与各方保持积极沟通,以确保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我们有信心公司的经营将继续保持健康成长,保障公司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和投资人的利益,并对美国的这一决议表示遗憾,同时强调已经对相应情况做好预案。
云从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这些年来研的核心技术,而且一次次取得的重大突破——国内首发“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打破技术垄断;首次商用跨镜追踪(re-id)技术,让计算机视觉由“刷脸”迈入“识人”时代;人体3d重建技术加快算法速度20倍,并将准确率大幅提升30%。
国内首发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手机解锁、门禁锁、人脸支付等技术纷纷出现。之前大家都在感叹仅带一部手机便可以行走天下,现在连手机也可以不用,到哪直接刷脸就好了。
随着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但是这其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传统的基于2d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和采集设备,通常是基于少量的样本去预测、假设,并通过编写的程序来判断人脸的信息,五官的大小、距离等,得到的是二维平面的信息,有时候仅凭照片或者人脸视频等方式就可以进行解锁。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日常通过人脸识别解锁、门禁解锁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更别说用在金融、银行、安防等行业。
ofweek维科网 
为了解决这个行业痛点,云从科技于2018年2月7日正式宣布推出“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性、识别精度以及识别速度方面都实现大幅提升,其准确率在千万分之一误识率下达99%以上,速度由1-2秒缩短至毫秒级,此外,更能防御面具、视频等欺诈手段。
2017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x,让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第一次在移动端使用开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在c端市场开始爆发,这时的云从科技已经在结构光技术方面研究了两年。据云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周翔介绍,云从科技从2015年成立之初后的几个月便开始研究3d方面的技术。
周翔表示,2015-2016年期间,国内在结构光发展相对落后,在市场上很难找到用3d结构光采集人脸的设备,但云从科技已经预料到结构光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7年10月,云从科技对结构光的算法知识和技术储备已经相对完备,但是对于云从科技来说,光有算法不行,还需要有与算法相结合的硬件产品来落实场景应用。
随后几个月,云从科技将算法与结构光硬件采集设备进行测试、磨合,直到2018年2月初才正式发布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这一技术打破了苹果face id技术垄断,标志着中国已突破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壁垒。
ofweek维科网
云从科技全新3d结构光人脸识别系统基于“飞龙ii”深度学习结构光算法与3d结构光深度摄像头。
结构光摄像头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内部点云重建单元和图像处理单元五部分。
红外发射器发出点阵/条纹等红外光源,获取单帧/多帧带有散斑/条纹的图像;红外摄像头接收物体表面的红外ir图像信息,用于重建3d点云;该点云通过空间坐标旋转,得到各种角度的3d人脸点云,3d人脸点云与rgb彩色人脸图像进行互补,得到更精确的3d人脸模型。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银行、安防、交通等各行业领域,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攻击预防效果。
商用跨镜追踪(re-id)技术
此前,云从科技从悉尼科技大学、南洋理工、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脱颖而出,同时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 三个数据集上刷新了世界记录。
其中最高在 market-1501 上的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达到 96.6%,让跨镜追踪(reid)技术在准确率上首次达到商用水平,让计算机视觉由“认脸”进化到“识人”。
跨镜追踪(person re-identification,简称 reid)技术是现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热门方向,与人脸识别技术类似,主要解决跨摄像头跨场景下行人的识别与检索。
该技术能够根据行人的穿着、体态、发型等信息认知行人,与人脸识别结合能够适用于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可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补充,可以对无法获取清晰拍摄人脸的行人进行跨摄像头连续跟踪,增强数据的时空连续性。
由于受到人的穿着、物品遮挡、图片模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人的数据获取难度远远大于人脸数据获取难度,而行人的信息复杂程度又远远大于人脸,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 reid 技术的算法研究变得更加困难,也更加重要。
近日,云从在跨镜追踪re-id(person re-identification)技术领域再次取得关键性突破。
基于云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商用级跨镜追踪re-id技术,在业界三大权威主流评测数据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np上,多项精度指标第三次创造业内最好成绩。
而且云从致力在技术落地上不断发力,切实将跨镜追踪re-id技术应用于金融、安防、交通、商业等各个领域,赋能各行业的智慧化转型。
人体3d重建技术刷新记录
一项人体3d重建技术,让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云从身上。
基于单帧图像的3d重建技术不仅能输出骨骼关节点信息,而且能同时预测大量的人体表面关键点信息,预测结果更加丰富,而且每个点的坐标都是3d的,能够体现不同躯干的纵深信息。
云从科技的3d重建技术,可以仅凭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生成完整的3d人体模型,算法运行速度更是提高了50倍,由数百毫秒下降到 5 毫秒。
目前,这项技术可通过重要人员影像重建、医疗仿真肢体打印、虚拟试衣、美颜化妆、表情姿态动画合成等应用场景在大型商场、直播平台、美颜软件、影视特效制作等行业普及。
例如《阿凡达》、漫威系列等电影中,都需要专用特效设备与面部贴点来完成精细的人像采集,如果采用3d重建技术,意味着可能颠覆电影视频的拍摄制作,同时降低工业级3d动画合成的门槛。
写在最后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联系越加紧密,企业之间的跨国合作也越来越多,大家相互合作互利共赢。但是有的国家却偏偏发起道而行之,整天想着独霸天下。
对于国内的科技企业来说,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抓住机遇,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作为国内ai独角兽之一,云从科技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自身实力。天眼查数据显示,5月29日,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系列工商变更,具体经营项目申报新增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新基建战略发布后,云从科技就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以人出发,以强大的技术能力定制个性化方案,来实现千人千面的智慧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ai体验。”

OFweek人工智能网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