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和紫光云一起走过的日子

2020/5/28 21:05:48发布108次查看

2020年4月8日,这是紫光云的一个大日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新紫光云”的起点。
这一天,紫光集团宣布整合旗下公司的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和软件服务能力,新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在技术、品牌、市场与服务等层面实现全面统一,并将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大力发展“云+智能”业务。
未来,我们还会称呼它——紫光云,但其内涵和外延已有了质的变化。
01
似是故人来
世上总是有这么多的巧合。从诞生到现在的战略升级,紫光云每一次的重大变化似乎都与navigate领航者峰会联系在一起。此次宣布战略升级就在2020 navigate领航者峰会召开前夕,而紫光云于2018年成立,也是在当年的navigate领航者峰会上正式宣布的。更幸运的是,笔者正好每一次都在现场见证。
时间闪回到两年前,也就2018年3月30日的成都,一年一度的navigate领航者峰会正在这里举行。在大会的开幕式上,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致辞中提到一句:紫光将要推出公有云服务,初期投资120亿元。此言一出,现场就有些沸腾的感觉。
当天下午2:00,在距离主会场有一定距离的另外一个酒店,紫光云专场准时开始,现场早已座无虚席。紫光云发出了豪言壮语:将始终保持“芯云一体、场景驱动、授信安全、混合交付”四大特色,加速推进百城百业计划,建设覆盖全国的云基础设施网络。
2018年的中国公有云市场,给人的感觉是大局初定,阿里云、腾讯云、aws、华为云、金山云等都部署了重兵,大家卯足了劲。后来者还有生存空间吗这可能是紫云光成立之初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新华三云与智能产品线常务副总裁孙德和
无论是诞生之初,还是两年后的今天,紫云光从来没有回避过这个问题。虽然从时间上看,紫光云应该是大型企业集团中涉足公有云市场比较晚的,但是紫光云始终认为云计算市场的格局远未到成型的时候。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紫光云公司总裁兼ceo吴健打了个比方,如果说云计算是一场100公里的长跑,而现在只跑了10公里甚至更少,云计算市场的变数仍旧很大。
我们再分析一下紫光云进入的时间点。2018年,企业用户上云正从“上不上云”向“上哪朵云”转变,这对于长期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并在垂直行业深耕的紫光来说,正是发挥其对企业级用户需求理解更深、整体解决方案更全面的优势的时候。
当时出现的另一个拐点是,从消费互联网线转向产业互联网,城市、政府、企业的数字化、云化正渐渐铺展开来,从一开始就瞄准产业互联网这一战略调度的紫光云,正好踩上了节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紫光云从诞生到成长,都与紫光集团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助力和坚强的后盾。紫光云从诞生之初就是紫光集团“芯云一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如今,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成立,也是紫光集团在“云+ai”行业大势已定情况下的顺势而为。
上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紫光云“后发先至”的可能性。下面,再从相对微观的角度,也就是解决方案、服务、执行等层面分析一下紫光云的底气何来
100天,这是一个重要标志。从2018年3月30日宣布紫光云战略,到当年7月10日紫光云公有云上线试商用,大约100天时间,从白纸一张到公有云上线,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紫光云却做到了。这说明,一方面,紫光云进入云计算市场早有万全准备;另一方面,紫光云的技术和平台开发能力不可小觑。据了解,在搭建紫光云公有云的过程中,紫光集团内部3000多人参与其中,研发人员来自集团内5地的研发中心,3个月中版本进行了多次迭代,新写代码27万行……技术上的创新和自主能力,保证了紫光云平台的持续快速演进。
紫光云面向政企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服务,并提供针对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等场景的政企行业云垂直解决方案。深度打造iaas领域,重点突破行业场景化paas能力,全面形成saas生态,这才是完整的紫光云。定位于企业级市场,服务百城百业,聚焦城市云和行业云,这正是紫光云的差异化优势所在。
02
不争不躁,顺势而为
时间回到一年前,紫光云正式运营后的第一年顺风顺水。2019年某个春日的下午,阳光和煦,在距颐和园不远的一处安静的四合院,吴健与相熟的几家媒体和分析师进行了一次畅谈,话题当然离不开紫光云一周年的发展。印象中,媒体和分析师一方面对紫光云一周年的发展表示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于紫光云发展的速度、市场地位和差异化发展又提出了诸多疑问。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紫光云公司总裁兼ceo吴健
紫光云成立一年多来,共计发布了12个大类、500余项云服务,涵盖基础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应用等。以平均每周4.6次的速度进行产品迭代,紫光云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21款基础服务新产品上线,增强产品特性120余项。以2019年5月上线的“我的连云港”城市移动服务app为例,它提供了61项政务服务,以及105项便民服务。
面向重点关注的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热点市场,紫光云打造了开放的、功能强大而丰富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比如在基础服务方面,紫光云围绕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提供了各种场景下的算力和网络能力,包括gpu、云网连接的sd-wan等;在平台服务方面,提供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等数据中台服务能力。
2019年,紫光云全国六大公有云可用服务区的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此外还建设了包括太原、郑州、武汉、等在内的20个城市节点。这让紫光云“数字化合伙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从吴健的言谈话语中你能感觉到,紫光云并不浮躁,也没有为一时的市场份额之争而伤脑筋,反而好像是闲庭信步,只是踏实做好自己的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在智慧城市、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努力夯实基础。
03
发力“云+智能”新战场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云计算的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能力、智能化能力都要实时在线,这是云计算非常重要的特征。此外,云计算还要保持弹性、敏捷性和安全性。除了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迫切需要云计算的支撑以外,其实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云计算,尤其是在数字政府和产业互联网领域,规模化的云计算才刚刚开始。”吴健分析说。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成立,标志着紫光云迈上了2.0的新台阶。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将进一步整合紫光集团旗下云网板块的新华三集团、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不断提升和优化在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等领域的整体能力。
于是,紫光云锻造自身云能力的起点变成了十年前:
紫光旗下的新华三集团2009年就进入云计算领域,为开始实施计算、存储虚拟化的数据中心构建云就绪网络;
2012年提出云网融合,推出h3cloud整体解决方案;
2013年提出“做有意思的事”,正式进入云计算市场,发布cas虚拟化产品和uis超融合产品;
2015-2016年,新华三集团成立云计算产品线,全面布局云计算市场,期间发布cloud os云操作系统,并且国产虚拟化市场、中国政务云市场以及中国超融合市场均位列市场第一;
……
紫光云的能力整合则是这样的:
新华三集团将原来的云数产品线和数字化业务部合并,成立“云与智能产品线”,将专注于统一的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通用技术体系,以及应用生态体系的建设,联合相关产品线与业务部门,统筹私有云、公有云、多云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夯实紫光云的技术平台基础,并指导紫光云智慧类业务的拓展;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基于新华三云与智能产品线的能力,聚焦于智慧城市运营,公有云研发、运营及销售,私有云运营,产业互联网等业务;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视频+ai“领域,以应用驱动、全面云化、全栈智能、开放生态为技术战略构建城市及各领域视觉中枢,建立智能视频云大数据底座,深耕紫光云在相关行业的智能应用;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则以应用集成的优势,主攻基于紫光云的大型智慧类项目的集成交付。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新华三云与智能产品线常务副总裁孙德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已经走向崭新的阶段,所有产业均呈现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势头,而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成立刚好顺应市场的发展。”
“线上复工、教育,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所需的云已经不是一个纯公有云或者纯私有云,而是一朵无边界的云,或者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这与以前相比确实有非常大的差别。我们将以同构混合云的架构来支撑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吴健表示,“以前,新华三做私有云,紫光云公司做公有云,紫光华智做视频云,紫光软件做产业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底层架构打通。基于云平台,我们还要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这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
从研发和交付的角度,紫光云的公有云与私有云同根同源,所以研发的整合是非常顺利的。从同构混合云的架构来看,目前第一阶段的整合已经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的成果很快也将交付。
前不久,紫光云刚刚发布了公有云unicloud 2.0平台,这是其完全自研的一个平台,在规模、弹性、自动化交付等能力上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了巨大的飞跃,无异于凤凰涅槃。unicloud 2.0平台充分体现了“新快智简”的特点,即新的架构、更快速的部署、更智能化的赋能和更简化的体验,以及快速的交付。未来,unicloud 2.0平台将在底层与私有云平台拉通,更好地实现同构混合云。
2020年4月10日,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吴健分析说,“上云用数赋智”,更关心的是数据的累积,以及如何将智能用到每个企业具体的业务环节中。现在,企业上云的关注点不在技术本身,而是推动业务的发展,也就是更多地交付saas或者paas以上的应用,而iaas只要打好基础即可。
“新基建”浪潮的兴起,将有力地推动iaas的发展。满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没有一个好的云后台是不行的。“现阶段,企业上云追求的是时效,逐渐走向业务的深层,给企业带来更加一致性的线上体验。”吴健表示,“产业互联网这一方向,我们一定会坚持,并且会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去做。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品牌和市场层面看,以统一的紫光云品牌面对客户和合作伙伴,得到了比较好的市场反馈。品牌的整合水到渠成,可以充分发挥各公司的互补优势,共同迎接“云+智能”的新挑战。未来,紫光云将围绕公有云、私有云、数据能力、全场景智能及城市运营等几个方向,持续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
紫光云品牌已经两岁了,它用两年走过了别人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孙德和表示,“云+智能”是大型企业博弈的新战场,紫光云已经做好了准备。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