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筹做好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和建设、改革、技术创新等相关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铁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开足马力保障复工复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铁集团各级组织充分利用和发挥铁路战略运输通道,加快疫情防控和民生重点物资转运的同时,广大铁路职工也以饱满的热情和不计回报的坚定态度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特别是在精准排查、免费退票、有序疏导和服务复工复产等方面,铁路部门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效保障了运输市场的安全稳定,从侧面反映出如今中国铁路发展的愈发自信。而这种自信,不仅源自于运输设施设备硬实力的稳步提升,更是在大数据的科学统筹和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服务软实力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全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多措并举落实“六保”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完成社会发展各项既定目标的影响,铁路作为社会经济运输大动脉必须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无论是从决定增加1000亿元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进一步优化调整铁路投资计划,还是在按照“保开通、保在建、保开工”的顺序,重点组织实施服务国家战略的干线项目以及补短板项目,提升投资效益和路网整体功能,优质高效抓好重点项目实施,以及扎实做好新项目开工准备,大力开展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铁路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巨大需求势必会带动包括冶金、建筑、机械、电子、信息等关联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由此可见,铁路建设稳定有序不仅会便捷交通出行和区域联系,在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对诸多行业领域的生产发展也将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持续推动改革向“深水区”迈进,稳扎稳打做强做优做大国铁企业。从2019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到2020年京沪高铁公司成功上市,中国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正在向着纵深发展挺进。愈发明显的企业化特征,让铁路无论是在推动股份制改造,深化投融资改革,还是在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轻装上阵”。与此同时,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也是在铁路企业化过程中,不断创造着更多惊喜。例如,自深入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以来,货物运输“公转铁”,多式联运成为常态,中欧班列不断扩容,电子客票逐步推广,不同等级复兴号列车投入运营,智能程度更高的京张高铁开通运行......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同步迈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在实现中国铁路发展独立自主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铁路品牌在世界的影响力。
自主创新构建中国智能铁路体系,全面突破实现复兴号品牌新飞跃。近年来,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技术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重大跨越。特别是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技术等方面所取得巨大突破,这些具体的事例无一不再向我们证明,中国铁路要想发展,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正如驰骋于祖国广袤大地的复兴号高铁一样,每一次的突破和超越,是终点亦是起点,在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也包含了无数坚定而勇毅的铁路人默默奉献、拼搏奋斗的身姿。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回望过去,矢志不渝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了中国铁路不断迈上更高台阶;展望未来,充分做好准备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铁路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来说,亦是如此。(张鹏)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