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去年的“两会”,在5g牌照还未发放前,新华社记者用5g手机进行现场直播拍摄,背靠5g网络实时传输,浓浓科技风和高清画质,引起了产业界和媒体界的密切关注。今年两会即将召开,新华社再度放大招,推出了“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全国人大代表还未到京,已经“同屏”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从新华社发布的视频来看,异地同屏画面相当逼真,且互动过程没有感受到时延,动作、表情相当流畅自然。“觉得形式很奇特,很神奇的感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表示。她在武汉参与访谈时与身在北京的新华社记者成功“云握手”。
可以相信,这一新颖的访谈方式,不仅产业界和媒体界感兴趣,广大民众也会感到惊喜,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认识5g“黑科技”,不仅仅是网速快。去年的5g直播到今年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随着5g技术成熟和规模商用,报道两会的黑科技也在升级。通过两会“预热”,5g将在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两种创新技术的融合
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近几年来从技术创新、标准建设、牌照发放、走向商用,一直站在聚光灯下,其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性逐渐为大众所认知。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5g套餐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
对用户而言,5g目前的优点似乎就是网速够快,更有网友调侃称,换5g手机“主要是方便测速发朋友圈”。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新华社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5g不仅自身是一门创新的技术,同时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可以与其它创新技术有效融合,推动其它创新技术走向规模应用。
全息成像并不是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息成像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需要比普通摄像处理100倍以上的信息量,对拍摄以及处理和传输平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最早的全息技术仅用于处理静态的照片。要实现高清影像的超低时延传输,全息成像等到了5g的商用。
据了解,新华社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在终端层面采用了5g+4k视讯终端、全息膜显示终端,达到了超高清录制、高保真全息显示的效果;在网络层面,不仅有技术成熟的5g网络作为支撑,在访谈侧还布置了mec边缘计算平台,使得大容量视频内容能够毫秒级低延时地通过千兆网络传输,采访互动的双方语音、表情、动作得以实时自然呈现,访谈因此能够更加深入。
两种创新技术的融合,不仅大幅降低了采访报道的成本,缩短了采访制作的周期,赋能新闻媒体行业的科技升级,同时也是5g强大技术驱动力的最新例证。
还是中兴!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从新华社发布的内容来看,5g+4k视讯终端、全息膜显示终端,全部采用了中兴通讯提供的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两会报道的5g手机,也采用了中兴通讯研发的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这是国内第一款上市的5g手机。“我们要给技术进步和国产设备点赞!”
中兴通讯人士对c114透露,公司为新华社建设了“5g全息互动采访系统”,通过动态的真人三维重建,将语音、虚拟成像合成为统一载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上述先进终端录制、显示,再利用超高速的5g网络传输,将北京总部演播厅和其他现场采访的摄影棚无缝连接,最终实现了面对面采访的逼真效果。
中兴通讯在5g技术和行业应用方面的积累,是帮助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中兴通讯是5g解决方案的全球四大供应商之一,今年连续大份额中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主设备集采,并陆续在港口、工厂、融媒体等领域取得应用突破。今年抗疫期间,中兴通讯24小时内完成武汉近20家方舱医院5g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并在江西、四川多地开展5g远程诊疗,有效缓解了疫情爆发对医疗资源挤兑的压力。
去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表示,5g未来应用场景的80%是工业互联网,也就是各类行业应用场景。从今年抗疫到两会的5g创新应用,可以感受到,5g行业应用已不再遥远,正在一步步地深入大众生活。中国强力推动5g网络建设的举措,很快就看到了价值,看到了巨大潜力。
“未来我们将与新华社合作,共同升级5g互动采访系统,进一步引入5g手机采访软终端、ar眼镜交互终端、ai主播系统等最新技术,进一步扩展和丰富5g互动采访系统适用场景。”中兴通讯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