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一提到保健品,大家似乎人心惶惶,从 90年代的“中华鳖精”事件,再到 2018年底的“权健事件”,这些负面消息,无疑都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实际上,保健品的内涵较为广泛,它可以分为传统滋补品(如东阿阿胶)和膳食补充剂。其中,膳食补充剂又包括维生素及膳食补充(vc\鱼油\ve)、运动营养(蛋白粉)、体重管理(减肥产品如:左旋肉碱)等。
根据《食品安全法释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可见,保健品其实更多是一种保健食品,而非药品。所以,对本案的理解,应该是放在食品赛道,而非药品赛道。
从客观数据上看,中国保健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上千亿的市场规模,以及约 10%的行业增速。同时,与美国 50%的膳食营养补充剂渗透率相比,中国只有20%。可见,这千亿级别的市场,未来可期。不过,我们需要思考,究竟这个赛道是不是好生意,有没有价值标的在国外,涌现了 blackmores(澳佳宝)、swisse、gnc、康宝莱、安利等家喻户晓的行业龙头。
而国内,也有一家被誉为“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龙头”的公司,它就是——汤臣倍健。 从股价上看,股价曾从低位 3.23元上涨至 26.23元,前复权股价涨幅约 7倍。
不过,此后股价深度回调,在 2019年一度大幅下杀 38%。2020年 3月 16日晚间,这家公司发布了 2019年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 52.62亿元,同比增长 2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 135.53%。
注意,2019年因为收购的澳洲益生菌品牌 lsg,经营情况不佳,计提了巨额商誉减值准备 10.09亿元,同时,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62亿元,造成了本案上市十年来首亏。 若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46亿元,与上年持平。
看到这里,问题来了:
1)此次巨额商誉减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伤及它的基本面2)保健品行业是否是好生意,未来是否具有长期增长逻辑是什么本案的收入驱动力是什么3)这门生意的核心护城河是什么4)目前,经历了股价持续震荡之后,估值在什么样的区间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