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最有意思的观点是将投资和竞技类体育进行类比,并得出一个结论:投资是场输家的游戏,本质跟业余网球比赛的致胜之道一样,少输才能多赢。
为什么这样说?
01. 网球比赛的两种制胜方式
喜欢打网球的人都知道,在顶级水平的比赛中,选手要想赢,必须打出更多的制胜球,就是那种快准狠让对手无力招架的球。比如网球天王费德勒,常常能在关键时候打出制胜球赢得比赛。因为制胜球的名字叫winner,所以比赛也叫winner's game,赢者的游戏。
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想打出制胜球实在太难了,因为精准的扣杀、多回合的精彩对打以及边界球的扑救,在业余比赛中极少出现。反而无谓失误,出界、下网或者自杀式发球等频频发生。通常这种情况下,选手的求稳心会大幅超越求胜心,也就是将注意力放在保证自己不失误,制造对方犯错的机会上,而不是稍有不慎就会送分的制胜球。所以,业余选手之间的比赛就成了一场输家的游戏,也就是获胜一方得分更高是因为对方失分更多,换言之,少输才能多赢!
其实输家游戏的理论并非由查尔斯·艾里斯最早提出,而是由天合公司(trw.inc)创始人,科学家西蒙·拉莫博士在其撰写的策略著作——《网球庸手的高超打法》中的研究案例。
拉莫博士通过数据统计和收集也证实了:
在专业比赛中,大约80%的分数来自赢分,也就是靠硬核技术取胜;
而在业余比赛中,输分占了80%,也就是靠对方失误而得分。
所以总结来说,网球比赛的制胜方式有两种:一是 赢家的游戏,双方实力硬刚,击败对手获胜;二是输家的游戏,选手在保证自己稳妥回球的前提下,默默等待对方失误送分即可,也就是输球少的一方获胜。
02. 网球比赛是这样,投资中亦是如此
以上业余网球比赛的制胜之道,到底跟投资有何相关性?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市场的例子:
1792年,美股开门营业,但最初仅是少数玩家的游戏。之后在经济繁荣发展的1920年代,大家手里的钱多了,以及股市赚钱效应的凸显,许多人才一股脑冲进场。那时,散户持有流通股的市值达到了90%以上,机构投资者占比少,市场有效性弱,所以想在当时的美股市场中打出制胜球,获得超额收益还是件相对容易的事儿。
可到了1970年代中期,美股投资者结构迎来了变更的分水岭:个人投资者发现赚钱越来越难,加之养老金、共同基金等专业机构的陆续出现,于是散户纷纷借道机构进场布局。
久而久之,美股散户占比不断降低,同时机构投资者比例大幅提升,据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机构投资者比例已高达93.2%。
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机构比例提升,市场有效性增强,阿尔法收益越来越难赚。于是我们能看到机构投资者们纷纷转而寻求市场平均收益——投资指数基金。因为在他们看来,当自己无法比对手更强时,转投指基是保证自己少犯错的方式之一。
那我们大a股呢?
目前,a股机构投资者比例只有13%,所以依然可以较为轻松的赢得阿尔法收益,而输的那一方,要么是技不如人的其他机构,要么是明显犯错的散户选手。
所以结合美股、a股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
1、投资中,机构这样的专业选手比拼的是谁能在少犯错的前提下,技高一筹,毕竟制胜球比拼的是硬实力;
2、而散户这样的业余选手,首先要保证少犯错,其次要相信专业分工,将投资交给专业机构去打理。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比例相对较低的市场,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助机构的硬实力帮你打出制胜球,投资胜率相对更高。然而等到机构占比不断提升时,则可以选择指数基金,减少犯错几率。
03. 纵观a股走势,少输也是个好策略
a股市场是典型的牛短熊长,脑洞一下,如果我们能避开那些年的大跌,投资效果会如何?
投资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原本的区间年化收益率为9.11%、16.88%,但若躲过跌幅居前的5个交易日,那么年化收益率将提升至13.16%、21.68%。而且,随着避开的大跌交易日天数增加,收益率也将显著提升。
这样看来,想要在a股获取长期丰厚收益,少输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少输意味着有望换来多赢。
不过,可能有人会吐槽,市场起起伏伏,择时实在太难了,避开大跌的完美操作,岂是我们普通小散能够轻松做到的?
对于这个难题,大家不妨关注姐经常提的择时宝。一方面,择时宝通过量化指标追踪市场趋势变化,帮助大家克服主观情绪影响下的投资偏差;另一方面,也能根据择时信号,及时对组合中的股债配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力争躲过中大级别的市场下跌,让大家少输多赢。
同学们如果对量化趋势模型及择时信号感兴趣,可以关注下择时宝信号(机智姐公众号-组合实盘菜单栏,每日信号),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之一。
说了这么多,其实机智姐想强调的无非就是,少出错,积小胜,为大胜,不论是从市场还是投资者本身,少输都是投资的最好策略之一。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